更新时间:2016-11-22 07:27:55来源:互联网
2014年底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试行)》以来,券商、银行、基金公司、独立外包机构等多方力量角逐私募服务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大型券商等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机构已经切到大半个蛋糕,而一些小机构、外包服务商仍在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私募服务行业竞争仍然很激烈,相关系统投入较大,而利润较薄,价格战此起彼伏。还有部分公募机构积极切入该领域,却并没有做大。
服务业务是辛苦活
价格竞争太激烈
虽然这两年私募服务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券商、银行、基金公司、独立外包机构等群雄逐鹿,但业内人士多反映,相关业务的投入资金成本较大,但盈利情况却比较一般,而且行业竞争很激烈,有些机构甚至在打价格战。
“托管、外包的系统都是我们自己花钱买的,但我们向私募收取的费用非常低,利润很薄,基本不赚钱。而且,这两年我们的工作量是无敌的,投入的人力物力消耗很大。”华南某大型券商托管部人士告诉记者,相比券商其他业务,托管外包业务是个辛苦活,他们愿意承接,主要还是希望能争取到私募分仓佣金。
记者向券商、私募机构了解到,目前某些大型券商单只产品打包收费(托管和外包一起)基本上是千分之二,股权、非标类的会更低一些;考虑到有些私募产品的规模较小,有些券商也会定5万或者6万元的保底费用。
但也有华北某第三方机构反映,目前很多券商在打价格战,有些券商会把价格定得很低,比如千分之一、万分之五、万分之二等收费也存在。“外包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有门槛,不仅人员成本高,软件、IT开发也需要大量费用。本身外包费用就比管理费、托管费低很多,做的都是苦力活,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据了解,目前部分服务机构已萌生退意,但也有机构表示,私募服务业务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以量取胜,如果未来能通过较强的专业化服务,达到流水作业的程度,也还是有盈利空间。格上理财分析师赵旸表示,外包机构的利润与公司在外包方面所占的市场份额息息相关。格上理财数据显示,目前在已备案且有托管的私募基金中,招商证券(600999)托管的产品数量占比约15%,国泰君安证券占比约7%。
大券商优势明显
小机构寻找突围之道
除了费用问题,目前私募服务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券商等机构拥有天然优势,而部分外包服务机构却面临夹缝中求生存的情况。
记者采访了多家私募机构,他们普遍反映目前使用的服务系统主要来自券商。北京某中型私募机构运营总监告诉记者,旗下产品主要跟大型券商合作,“因为考虑到整体打包较为便捷。大券商处理产品效率较高,只要内部授权就可以,流程顺畅;而且产品估值根据市场品种不同需要快速反映,电子化系统平台支持非常到位,还建立了投资者服务平台等,都能大幅减轻管理人的负担,省心省力。”
深圳某FOF私募机构也表示,私募主要看中的是服务水平,现在大券商服务比较到位,技术水平也高,“各个外包商都在发展IT技术,有些已能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包括投资者查询、电子合同、指令技术等,我们就比较放心,也基本不会大幅砍价。”
这种情况下,大券商占据市场优势,一些小券商、第三方外包机构的生存情况并不好。记者采访的多家私募均表示,尽管有些外包机构的估值核算、份额登记等业务都做得比较好,但目前并没有打算单独找外包机构合作,主要还是依托大券商的一条龙服务,“我们做过相关的尝试,但发现拆开托管和外包业务比较麻烦,管理人需要接触很多机构,来回流转。”
这种情况下,专业外包机构如何突出重围?前述华北第三方外包机构告诉记者,未来想要让管理人和外包机构有更高的黏性,不在于打价格战,而是要做更专业化高效的服务,更突出差异化服务,“除了传统的估值外包以外,我们还会协助管理人做一些银行券商不做的事情,比如产品备案、合规自查、合规募集等方面的咨询,减轻管理人除投研以外的工作。”
公募切入私募服务市场
重心不在此 开展并不如意
公募基金也成为私募服务行业的重要一员,据记者了解,经过近一两年的发展,部分公募基金的后台已经承接了五六十家私募基金的外包业务。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本身具备较为强大的后台运营系统,可以为私募提供份额登记、估值核算等多种服务。这两年较为积极切入该领域的如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公司。
华东某基金公司运营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公司后台处理了上千只产品的运营清算,经验较足,现在已经吸引了不少私募机构,为他们提供产品设计、品牌树立、产品销售、种子基金、运营外包、研究等多种服务。
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则表示,进军私募外包,或许可以探索出公募后台运营的创新盈利模式,有利于推动公募基金的混业经营发展,也可以深度挖掘与私募基金的合作价值,开拓业务合作点,延伸公募的业务链条。
记者了解到,去年开始就有一些公募基金大张旗鼓地进军私募外包领域,非常积极联络各方资源去寻找私募机构,包括向券商PB部门人士打听,“我们目前后台建设很强大,想问问券商,给我们介绍一些中小的私募资源,同时还想跟券商在私募服务领域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合作。”华南某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但时隔一年之后,部分基金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不再热衷于此项业务,规模也没有做大。前述华南公募市场人士表示,“之前公司做了百亿规模的私募外包业务,但后面没有继续做大。公司现在在对外业务这块还是想收一收,毕竟不是发展重点。公募本身也有专户等,重心还是放在自己公司的业务上。”
但也有公募公司仍然看重私募业务的想象空间,“未来希望在份额登记、估值核算两块业务之外,能为私募提供全套的服务,公募有着天然优势,通过公私募协同发展,能在资管行业扮演重要角色。”前述华东公募运营人士表示。
(:张功成 HN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