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5-08 10:29:16来源:互联网
4月21日,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提出共享债务人的债务信息是征信的主线,而个人的债务信息存在于金融类机构和公权机关中,由于持牌金融机构之外的领域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难以覆盖,需要培育其他个人征信机构来做补充。
算话征信的目标即是成为领先的非银征信服务商。作为业内较早涉入非银征信领域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算话征信目前已经与超过450家非银信贷机构进行合作,并与其中相当一部分机构实现了数据的全面共享。
在联合创办算话征信、出任CEO之前,蒋庆军曾任上海资信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主持开发过中国第一个征信局个人信用评分模型。近日,零壹财经与蒋庆军就征信、风控等相关话题进行了对话。以下是对话内容精选。
问:您对征信业的愿景是什么?
答:2014 年人民银行有意将征信市场化,我们很快就从原来的单位出来成立了算话征信,有一种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感觉。我们是有信心领跑共享民营征信的。
我们创始团队都来自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只有两家机构先后开展过个人征信业务:一家是上海资信(2008年前后停止面向商业银行的个人征信服务);另外一家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当前唯一正式提供包括个人征信在内的征信服务的机构)。我们团队参与过中国第一个个人征信系统——上海个人联合征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我们的愿景是参与建设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我想这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完全建成的:第一代是我们,要建一个征信体系。第二代人就会被这个体系大范围地惩戒或激励。第三代人的信用意识就会比较强。
问:您认为征信的本质和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答:本质是债权人机构了解自己的客户在其他放贷机构表现如何。最大的意义是让信用更好的人得到更好的激励和服务,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问:您认为征信的原则应该是什么?
答:谁共享、谁查询,谁贡献、谁享受。可以说,无共享,不征信。
问:关于征信业的基础设施,您最期待的是什么?
答:我们目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期待很简单,也是唯一的,那就是希望国家监管部门能够支持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共享征信服务,因为征信机构一旦拥有了受认可的从业资质,也就意味着国家对机构业务能力的公信力背书,有利于把共享征信服务尽快做起来。
问:如何看待大数据征信?
答:大数据征信这个概念一开始就是错的,征信就是共享债务信息,非常简单和简洁,所谓的“大数据征信”就是公牛的奶。之所以有大数据征信的错误概念出现,是因为很多非征信业专业人士把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混为一谈,而大数据信用风险评估是可以有的。
问:征信、反欺诈和风控是什么关系?
答:对征信机构来说是征信,对放贷人来说是风控的一部分。但对放贷人来说,也仅此而已,征信可能甚至不是主要的风控手段。反欺诈也是风控的一部分。严格意义上,征信机构是不做反欺诈服务的。不过目前,由于个人征信牌照尚未下发,共享征信难以推进,为了更好满足客户需求,让机构本身更易生存,很多征信机构也提供反欺诈服务。
以算话征信为例,我们提供零售信贷机构提供贯穿信贷产品生命周期(反欺诈、新客户审批、风险定价、贷后管理)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具体主要是四种服务:反欺诈云服务、共债征信服务、大数据服务和信用评分服务。
问:征信和信用评估是什么关系?
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征信机构看的是历史,信用风险评估看的是未来,当然未来是从过去的信息中预测出来的。
问:目前征信业务盈利情况如何?
答:征信机构在分割市场、规模不大时,利润是很薄的,是要靠熬的。征信机构收费的前提是用户不在征信平台查询的话自身业务会受损失,那么征信机构的市场份额可能要到40-50%、要发展3-4年才有收费的基础。如果个人征信牌照下发,会加速这个过程。我想共享信用信息的免费查询阶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问:作为民营机构高管,您如何看待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作为业务发展方向的不同?
答:算话征信只做个人征信服务。企业征信离我的愿景比较远。我认为企业征信由有政府背景的征信机构来做比较合适,因为企业的经营信息是被政府掌握的。个人征信的话,由于商业场景太多,政府难以完全掌握,这给了民营机构一些空间。
问:您认为征信业和大数据风控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未来会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征信业的发展情况跟监管政策关系很大,这是一个强监管行业。大数据风控的话则没有自然垄断属性,由于这块儿的盈利能力也不强,大多数此类机构也会消失,因为收入撑不起来、市场分割太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