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顾之“顾”举足轻重 尚需掘井及泉

更新时间:2021-07-20 07:19:57来源:互联网

证券时报记者 詹晨

见习记者 裴利瑞

随着来自券商、银行、基金、独立第三方等逾50家机构的渐次涌入,基金投顾市场蓬勃起势。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投顾试点业务目前合计服务资产已逾500亿元,服务投资者约250万户,试点效果初步显现。

作为国内首家获得投顾资质的独立第三方试点机构,先锋领航投顾近期也接连迎来利好。先锋领航投顾的业务诀窍在哪?对基金投顾行业的未来发展又持有怎样的看法呢?为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先锋领航投顾CEO张宇。

证券时报记者:先锋领航投顾的最新业务进展如何?

张宇:先锋领航投顾是由【蚂蚁集团(688688)、股吧】与国际公募巨头Vanguard集团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是国内首家获得投顾资质的独立第三方试点机构。目前,先锋领航投顾的基金投顾服务——“帮你投”,累计服务用户数已突破200万规模。此外,为进一步强化“帮你投”的普惠性,我们将起投门槛大幅下调,由原来的800元变为100元。

证券时报记者:伴随业务进展,先锋领航投顾有何增资计划?

张宇:在推进业务的同时,蚂蚁集团和Vanguard集团还在共同推进对先锋领航投顾的增资计划,先锋领航投顾注册资本将从5000万元人民币增加到1.5亿元人民币,先锋领航投顾也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注册资本过亿的第三方独立基金投顾机构。

通过增资,我们将加大对投研、科技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为用户打造更丰富、更便利、更贴心的功能。

证券时报记者:与现有的基金、券商、银行等机构推出的投顾服务相比,您认为先锋领航投顾有哪些特点?

张宇:独立性。先锋领航投顾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基金投顾服务公司,与基金、券商、银行出身的投顾机构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不发行、也不销售任何产品。

自上线以来,“帮你投”总计有11个产品及服务是基于用户的反馈来迭代的,比如定投功能、更加丰富的底层基金池,以及通过优化调仓引擎,减少货币基金配置比例,增厚用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等。

我们认为,作为连接用户和卖方机构的桥梁,投顾机构除了能帮助用户更省心、更便捷、更专业地进行财富管理外,还有望改变原来金融机构以销售产品为导向的“卖方市场”逻辑。伴随着更多投顾机构的入局和服务的深入,投顾有望促进金融行业整体从“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迈进,从“财富产品销售”向“客户需求驱动的投顾模式”转型,最终实现财富管理行业和用户的长期共赢。

证券时报记者:环顾市场,“帮你投”在客户风险偏好、组合设计、陪伴服务等方面都有哪些具体考量和操作?

张宇:因为国内投顾市场刚刚起步,目前投顾用户主要以基金用户为主,所以存在频繁操作、持有时间短、追市场热点、看重收益等倾向。基于这一情况,“帮你投”在进行本土化运营的同时,尤其注重对用户在投前、投中、投后的持续陪伴与服务,培养用户“长钱心智”。

依托技术优势,“帮你投”也在持续优化“千人千面”的“顾”的能力。上线一年期间,“帮你投”陆续在支付宝APP内推出包含客户报告、投资笔记、市场资讯、投资理念等超过160期投教内容。通过数据算法,对于具有不同投资经验、风险偏好、账户配置情况、持有时间等维度的用户,我们会推送不同的资讯服务和投教内容,比如新手用户会学到更多基础理财知识,成熟客户会了解到更多市场资讯和模型测算等信息。

证券时报记者:相比海外成熟市场,国内投顾市场如何更好发展?智能投顾目前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张宇:对比海外市场,国内投顾行业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服务形式,都有很大的创新潜力,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以美国为例,其基金投顾业务最早诞生于20世纪30~40年代,在经历数十年高速发展后逐渐成为美国主流的财富管理模式。Investment Adviser Association报告显示 ,截至2020年底,美国SEC注册投顾机构多达13494家,监管管理规模(RAUM,Regulatory Assets Under Management)高达97.2万亿美元。

从行业来看,中国投顾市场仍处初生阶段,需要机构合力做大做强。

从用户来看,国内投资者并没有形成通过专业机构开展投资和资产配置的理念,个人投资者依然占据市场结构的主导,并且存在明显的短线投机行为。不过,伴随银行存款利率逐年下行、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等,市场对投资者的投资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目前,国内智能投顾对“顾”的功能挖掘有限。在这些背景下,广大基金投顾机构在做大业务规模的基础之外,更需要持续进行长期的“顾”的陪伴和投资者教育。

“顾”的过程,重要的是帮助客户了解自己。一是要帮助投资者建立起账户规划的心理认知;二是理财规划目标设置要更契合中国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储蓄痛点。中美个人储蓄动机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探索契合中国居民痛点的储蓄场景,切实解决居民的长期储蓄增值需求,仍是需要全行业一起携手解决的核心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