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新规落地 “净资本约束”时代开启

更新时间:2016-12-05 06:42:22来源:互联网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业界期待已久的基金子公司新规正式稿上周五终于落地,这也意味着,目前规模超11万亿基金子公司行业过去3年追求“量”之路,未来将转向追求“质”之路。

12月2日下午,证监会正式下发并公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新规”),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生态进行重新勾勒。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从业内反馈的意见来看,新规相比此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的差异不大,而对于过渡期时间和部分细节进行了适当调整,也是谨慎考虑到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们下周会根据新规探讨未来业务布局,首当其冲还有找股东增资。”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这也是未来仍有意发展基金子公司业务的公司的普遍态度,因为寻找股东增资、转变业务方向、人员调整等都势在必行。不过,业内传闻已有些基金子公司准备“退出战斗”。

“净资本约束”时代开启

过渡期延长至18个月

新规对基金子公司在净资本、股东资格、业务规范性等提出多项要求,基金子公司将告别“野蛮生长”,一个“净资本约束”时代即将开启。

根据新规风控规定的要求,基金子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不得低于负债的20%,调整后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

新规还首次明确母公司对子公司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1%。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8家基金子公司目前基金母公司持股比例达不到51%情况。

“净资本约束”使部分仍有意继续发展基金子公司业务的公司将面临较大的资本金难题,因此,这些基金子公司首要任务就是增资。

“据我了解,目前规模排名前二三十位的基金子公司增资的需求旺盛,在今年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就已经积极寻找股东增资,有些公司股东已经明确增资,而且‘10亿+’这种手笔比较大的也不在少数。”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介绍。

另一位子公司总经理也表示,该公司也在积极寻找股东增资,希望至少能增加5亿,最好能增加到10亿。他说:“新规对部分存量业务进行了新老划断,虽然我们2016年的增量并不多,但是,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必须增资。”

虽然今年已经有十余家基金子公司增资,但是真正的“增资潮”大概率将出现在明年。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新规,规定自2016年12月15日起施行。专户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第十条规定标准的,给予18个月的过渡期。自本规定施行后第12个月、第18个月,专户子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的比例应当分别不低于50%、100%。

“这一过渡期较此前征求意见稿有延长,更多是谨慎考虑业务调整带来的风险,毕竟基金子公司的规模已经达到11亿元,有节奏地逐步平稳过渡,才不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还表示,18个月的过渡期也给了基金子公司更多自由度,有更多时间进行业务调整、处理增资等。

走向差异化发展之路

新规出台,意味着占据基金子公司业务规模近八成的通道业务退出历史舞台,基金子公司要寻找转型方向,但目前整个行业还很迷茫。

记者从基金子公司人士处了解到,多数基金子公司计划按照新规调整业务,多集中在非标股权、、股权投行以及标准产品投资等四个领域。

“子公司可做一级市场、另类投资,对拓展主动管理的范围来说很重要。”上海一家大型信托系基金公司高管表示,子公司业务和主做二级市场的母公司业务能形成很好的互补,但目前的情况是“钱多好项目少”,业务真正开展起来都不好做。

对于市场看好的业务,不少基金子公司人士也表示比较难做,“项目本身周期较长且细节繁琐,目前市场竞争很激烈,要落地也很难。而且基金子公司行业相关人才也很缺失。”

基金子公司面临的除了必须增资,更可能有利润率下滑的问题。据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测算,按照目前的业务收费标准和子公司新规规定,可能子公司净资本利润率不足10%。他说:“要么提高收费标准,但基金子公司收费标准超过信托等其他机构难度较大;或者寻求利润率更高的业务。”

可以说,基金子公司去通道化向主动管理转型是一条漫长之路。一批行业内大中型的基金子公司努力通过人员调整、业务调整、提高报价水平来发展转型,走上差异化道路;也有基金子公司已经较长时间无业务,有些业务团队已经解散。

(:邓益伟 HN006)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