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12-14 08:25:10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冬天不算寒冷,但是基金零售却遭遇了寒冬。在“好做不好卖”的当下,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第三方代销机构的数量成为绝大多数基金公司的选择。不过,近日,理财不二牛看到一则另类的公告——《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暂停深圳腾元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代销旗下部分基金业务的公告》(以下简称暂停公告),光是标题已经足够吸引人。要知道,别家基金公司可都在忙活着新增代销机构,为啥还有叫停的呢?
基金行业内,乃至一些资深投资者或许都知道,公募基金暂停与第三方代销机构合作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而早在2013年,深圳腾元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腾元)就曾被基金公司暂停代销业务。
短短几年内连续两次被基金公司公告停止代销,放眼业内大概也仅此一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深圳腾元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其中又折射出了怎样的行业现状和趋势?
行业罕见:两次被基金公司拒之门外
先来看看银华基金这则暂停公告的开头:由于深圳腾元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与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代销合作协议即将到期,经双方协商决定,自2016年12月5日起,本公司将暂停与深圳腾元销售合作业务。
同时,暂停公告列出了此前在深圳腾元代销的33只基金,并表示2016年12月5日起,投资者将无法通过深圳腾元办理这33只基金的开户、申购、定投和转换等业务;而已通过深圳腾元购买这33只基金的客户,当前持有基金份额的赎回业务不受影响。
理财不二牛就此咨询了多位基金公司和第三方销售机构人士,得出的结论相当一致:正常情况下一般也不会暂停,应该是合作环节中出了问题。
“好不容易接了一个渠道,前期尽调、合作,再到基金上架,做了很多工作,这些都有成本投入。只要后期运营、维护正常,基本还是可以贡献收益,不会轻易停掉。这肯定不是代销机构提出来的。”沪上某公募基金运作部人士坦言。
有意思的是,这已经不是深圳腾元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情了。早在三年前,该公司就曾被另一家大型公募拒之门外。
理财不二牛查阅相关公告发现,彼时将深圳腾元拒之门外的基金公司称,与深圳腾元签署了销售和服务代理协议,自2013年7月26日起,深圳腾元正式代理销售旗下24只基金。而在8月19日,不到一个月时间,该基金公司又发布公告暂停深圳腾元的代销业务。
正如上述公募基金运作部人士所说,基金公司与第三方代销机构敲定合作前都需要经历数月的筹备工作,仅仅上线不足一月便匆匆叫停,个中原因确实值得探究;且作为一家拿到了正式基金销售牌照的第三方公司,深圳腾元居然先后被两家公募基金公告暂停合作,也实属业内罕见。
有公募行业知情人士表示,“当时它的资金清算人员这块业务或者系统有点问题,金额不大,也还是试运行阶段,但连续几天都出现了钱没有及时划过去的情况。公募肯定就会考虑合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必要性。为了保护投资者和自身利益,也是为了对其他第三方起到警示作用,换成是我们也会停掉的。”
上述基金运作部人士也印证了他的话,“2012年、2013年有很多小的第三方销售公司出现,但很多都有清算系统低效的问题,系统本身和清算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比较欠缺。从销售上来讲,虽然不增加成本,但基金公司后台对接第三方都有成本。哪怕一个第三方只有100元交易,那也必须等到它的数据出来,整个基金才能完成清算和估值。这么一来,和小公司合作的边际成本就高了。”
记者亲历:摊子铺得大,服务却没跟上
辨识或判断一个事物时,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就妄下定论。看完业内人士的一席观点,自然也不能忽视当事人深圳腾元的回应。于是,理财不二牛拨打了深圳腾元官方网站上的客服电话,进而发现了一个更加有趣的现象——深圳腾元官网上标注的客服电话是连接到一个名为“金万家”的理财平台,要通过其转接才能到达深圳腾元客服。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腾元和金万家同属于深圳德盈华叶金融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盈华叶),这似乎有点资源共享的意味。那么这个德盈华叶又是什么来头?
理财不二牛查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发现,德盈华叶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2808.42万元,法人为曾革,自然人股东包括曾革、杨启香。曾革是深圳腾元的法人代表;杨启香则是金万家,也就是广东德盈华叶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后者是今年1月26日才成立的,主营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投资咨询服务等。
打开金万家的官网,不难发现,其“抢占风口,开启普惠金融新篇章”的宏大愿景,以及“以德盈华叶金融服务为依托,整合了德盈华叶O2O基金销售、财富管理、财商学院、资产管理”等资源的业务版图;在其专业资格中,“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证书”更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不过,既然把基金销售放在这么显眼的位置,为何却不能把服务做得更像样一些呢?
暂且不说客服电话需要转接,深圳腾元官网上连三年前已暂停代销的某大型公募基金还赫然在列。虽然无法点击购买,但也容易对普通投资者产生误导作用。另外,该网站显示其目前代销了20家基金公司的产品,但点击“购买”后,跳出的链接竟然提示“不安全”;首页多只基金的购买页面加载完成后也都显示“请求的资源不存在”,这甚至都该让人怀疑是否误入了某些自带病毒的不良平台。这样的用户体验,连起码的信息及时更新都做不到,很难想象其能为客户提供所承诺的优质服务。
此外,金万家宣称2015年已经创立了国内首个“互联网+财富管理”的生态平台,未来5年还要线上线下协同、共同打造千亿级金融平台。摊子铺得这么大,但服务跟上了吗?从其最重要的一块业务——基金销售服务、与基金公司的合作情况来看,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事实上,监管部门直到2012年才正式开始向第三方理财机构开放基金牌照申请,深圳腾元早在2013年3月就通过了核准,属于第三方机构中较早拿到这一资质的。对于这一行业来说,有些事情确实“来得巧,不如来得早”,“来得早”自然也能积累不少客户。但如果说当年和某大型公募的合作属于试水、暂停合作尚属情有可原,那么3年后的今天,再次因相似的原因被另一家基金公司暂停代销,那未免有点说不过去了。
遗憾的是,理财不二牛多次拨打深圳腾元电话,对方表示“不大清楚”此次合作暂停的原因。截至发稿,该公司未再做出进一步回应。
尴尬现状:牌照易拿,运营难做
对于深圳腾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多位业内人士均向理财不二牛指出或许是运营能力不足导致的。
一位已经获得了基金销售牌照的理财平台人士就坦言,目前监管机构已经发了100多张牌照,但要运营一张基金销售牌照至少要有20~30人的团队,这是大部分第三方机构所不具备的,所以呈现出“牌照易拿、运营难”的局面。他还特别指出,“人才匮乏的问题非常严重,尤其中后台有经验的人才非常稀缺”。
以此次深圳腾元为例,上述公募基金运作部人士介绍,基金的资金交收都是信用交收。“整个的业务规则是这样的:客户提申购,在代销渠道申请买基金;这些机构会从客户账上扣钱,同时在当天把客户的申购申请发给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在当晚就会给客户确认份额,客户在当天日终清算后,第二天就开始持仓、享受投资收益了。但是基金公司当天晚上日终做清算、客户登记的时候并没有拿到钱,代销机构一般在第二天才会把钱划给基金公司,交割是按照‘T+1’来执行的。这个过程就被称作信用交收。”
所以,如果因为系统低效或者操作上的原因导致第二天钱没有划到基金公司的账上,就会产生遗留风险。
上述理财平台人士也表示,基金销售的中后台清结算和运营是非常复杂的,全行业这种人才非常少,“特别是涉及到大笔资金的交收、清算,没有做过的人自然会弄得很晚,达不到基金公司对清结算时间的要求,那基金公司当然很恼火。”
理财不二牛发现,不少公司甚至在拿到基金销售牌照后,象征性地代销了几只产品,随后便开始枕着牌照过日子。
公开数据显示,有数十家机构代销的基金数量少于10只,其中不乏获得牌照超过3年的机构。如果要仔细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或许和深圳腾元有“异曲同工之处”。正如上述理财平台人士所说,大部分第三方机构根本没有成体系的团队,拿牌照也不是单纯为了做基金销售,还有其他目的,所以当然没办法把业务开展和运营好。
格局渐成:第三方销售机构的马太效应
深圳腾元两次被基金公司暂停代销的事例足以被载入第三方销售机构发展的历史,而它背后还折射出目前第三方销售的行业格局变化,那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后台运营人士向理财不二牛透露,基金公司在选择第三方销售渠道的时候主要是看其规模、活跃用户数量、销售量和佣金等综合考量,“但最主要的还是销量,这是根本。所以我们这两年新增的代销机构非常少,且以大中型机构为主”。
当然,基金公司的这一导向也加剧了第三方销售行业的分化。上述基金运作部人士就透露,根据他的测算,目前几家大型代销机构已经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销量,“其他中小型第三方机构的量加起来也不如行业第一的这家”。
纵观目前的基金第三方销售市场,“基金超市”的模式是最常见的。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指出,这种现象表明销售机构没有发挥买方投顾的作用,而更多地是在提供卖方服务,“这样一来,销售产品和提供投资理财服务就割裂开了,投资者购买之后的理财服务跟不上,也没有让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的观念”。
而不少积极求变的第三方机构就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比如去年才拿到基金销售牌照的盈米财富,近期就上线了“且慢”基金组合平台。该平台运用技术手段把多只公募基金构成基金组合,并用集合展示、统一跟踪和一键交易等方式,试图把单只基金的风险和回撤降低,最终达到资产配置的目的。其总裁肖雯告诉理财不二牛,其选择的突破点在于“用新的技术方式和业务模式来重构基金销售的价值链,改变中国人买基金的方式”。
实名登录用户数已接近一亿户的蚂蚁聚宝,更是想在“理财服务”上做文章。蚂蚁基金总经理陈柏青表示,该平台的用户很多是没有理财经验或经验较少的投资者,所以其聚焦于为投资人提供简单的理财服务,操作更方便,投资体验更顺畅。“中国的老百姓(47.150,0.16, 0.34%)是有理财需求的,但对理财的重视程度、了解程度不高,很多人不懂、不会、敢理财,所以投资人教育是我们一直看重的。我们也在用各种喜闻乐见地形式让投资人教育变得有趣,更有温度。”
除此之外,也有机构尝试在自家系统上提供基金分析工具、引导投资者自己组合,并在后期进行跟踪了解。这些举措在提升理财服务、加强与投资者联系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刘亦千表示,第三方销售机构目前基本上就是延续马太效应,但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也有翻盘的可能性。“现在还没发展几年,不可能格局就这么定下来。对于真正想把这块业务做好的机构来说,机会还是存在的,大机构并不是不可颠覆。”
对于一些长期不作为的代销机构,上述理财平台人士也给出了建议,“一方面监管机构对这些长期不作为的,要有一些管理办法或制度,牌照能发就能收回。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些更高效的方式来做这件事,分工、合作都要更进一步,比如销售能力强、运营弱,就可以把运营外包给有能力的机构,做二级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