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新常态” 重创全球对冲基金

更新时间:2016-08-22 09:13:40来源:赢家财富网

今年以来,神秘、高高在上、追求纯收益的对冲基金纷纷遭遇业绩的“滑铁卢”。全球低增速、流动性泛滥、市场波动频繁、“黑天鹅事件”事件频发,这一“诡异新常态”正在重创对冲基金行业。其中,全球最大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Associate)(下称“桥水”)便是一例。

在CFA协会举办的“2016中国投资峰会”期间,道朴资本董事长、在美国从事量化投资工作长达16年之久的王红欣博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眼下,全球环境已经截然不同,全球央行的货币宽松使得资本市场重新定价,对冲基金的操作模式、价值公式都面临挑战,需要重新适应。但是,转变需要新的稳定环境才能进行。”

对冲基金纷纷亏损

截至6月底,桥水旗下核心基金产品纯阿尔法策略基金(PureAlpha)今年以来跌幅超12%,这是自1995年以来,桥水遭遇的最大下挫,同时也是自2000年以来,该基金首次未获正回报。今年5月,桥水刚刚在上海注册投资公司。此外,传奇对冲基金Tudor今年上半年遭撤资17亿美元,已经裁员近15%。

在英国脱欧公投前后,尽管桥水的纯阿尔法策略基金正确做空了英镑,但同时也做多了欧股和日股,两市在脱欧结果宣布后相继下跌。“这只基金只看到了央行宽松,但并未看到这两地区货币宽松的边际效应已经减小。”钜派投资集团钜派研究院研究员毕良寰对本报记者称。

1.jpg

就桥水的纯阿尔法基金而言,其采用的是传统的对冲基金策略,“通过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积极押注各种证券的方向,包括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货币。该基金管理规模超过800亿美元,且策略基础建立在将历史细分为非常多的因素研究其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历史重演。因此对于上半年频发的‘黑天鹅事件’,并无过多‘规律’可循。”毕良寰告诉本报记者。

一般而言,投资组合的收益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市场的收益,另一部分是超越市场的收益,也就是对冲基金追寻的阿尔法(Alpha)收益。然而,在这轮牛市中,相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对冲基金的业绩似乎并不理想。

早在今年前3个月,对冲基金的投资总额下滑至2.86万亿美元,这是自2009年以来该行业首次遭遇连续两个季度的净流出;此外,由于对冲基金收取较高佣金(2%的管理费以及20%的收益分成),对此收益极度不满的投资者撤出了逾150亿美元资金。

“诡异新常态”的挑战

不难发现,今年市场的诡异事件之多令人措手不及,极端事件甚至被正常化,这也向对冲基金行业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例如,在去年12月预计2016年加息4次的美联储,至今没有任何动静;1月29日实行负利率的日本央行没能打压日元,反而使得日元狂飙,令人匪夷所思;6月23日英国脱欧可谓是今年的一大“黑天鹅事件”,之后央行提供流动性的预期竟又使得全球股市归于平静,美股甚至连连创出历史新高。

“一般而言,市场波动性抬头之时,对冲基金反而应该盈利。然而,基金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各种历史因素之上,但今年的市场走势和历史完全无法匹配,这的确对这些基金的策略调整提出了巨大挑战。”拥有20年华尔街交易经验的投行交易员冯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对冲基金人员流动较大,如Tudor的全球利率研究主管TiffanyWilding就跳槽去了前全球最大共同基金PIMCO,上半年Tudor的客户赎回投资合计约17亿美元,而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不过110亿美元,Tudor裁员近15%也是受到客户赎回影响。据悉,桥水今年也出现了一定的人员流动。

永恒的“规模诅咒”

对于诸如桥水等大型知名对冲基金,要长期守住自己的“皇冠”实属不易,该行业往往会面临一种“规模诅咒”。

交银国际宏观研究部主管、首席策略师洪灏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当基金初露锋芒之时,投资者甚至会抢着向其砸钱,但当市场规模扩大后,基金本身就好比成了一个市场,随后的超额收益就会越来越少。”一般而言,基金越大便会越发保守,被动型指数成份可能就越高,而基金的整体收益要再扣除管理费和收益,这就注定了对冲基金会跑输市场。

此外,执行单边做空策略的对冲基金表现不佳,CTA策略赢得了最高的超额收益。而投资的主要区域在动荡市中重要性凸显,上半年表现亮丽的大型基金多投资于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而垫底的大型基金主要投资于日本和欧洲市场。

相比主动型管理,近十年来,被动型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飞速发展,“有时哪怕股市下挫,海外ETF仍保持增长。当前与其把资金交给毫无特色的对冲基金经理,投资者还不如投资ETF。”东英金融集团总裁张高波告诉本报记者,考验对冲基金经理搜寻阿尔法能力的时候到了。如果市场趋势很好,投资者并不会对高佣金如此敏感,但现在却截然相反。

尽管对冲基金行业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王红欣对本报记者称:“需要谨记的是,任何一只基金都不可能一直赚钱,总有一些策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会被淘汰,投资大鳄索罗斯也遇到过类似情景。”他表示,不能偏重短期收益,更不要迷信大机构,关键在于基金经理的视野和不断创新、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