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9-30 14:15:40来源:采编
【楼市杠杆率有多高:已达2015年股市高点时近2倍】楼市的杠杆率已达股市高点的近2倍,所以居民房贷和房价均高增长的状态难以长期持续,隐含的系统性风险亟待化解。(上海证券报)总策划:周月秋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
课题组长:樊志刚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资深专家
邹民生:上海证券报首席编辑
课题组成员:王小娥、杨荇、朱妮、藏波、刘新
数据向好经济企稳,楼市杠杆率有隐忧
2016年8月,我国经济运行有企稳苗头。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趋稳、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回升、国内消费需求继续回暖、进出口数额加快回升。不过我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释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还比较多;积极的财政政策固然带动基建投资反弹,但有可能透支后续政策空间;去产能任务的加速进行,将使工业增长承压。此外,楼市热度依旧不减,如果将楼市与股市作对比,粗略估计目前楼市杠杆率已接近去年股市高点的2倍,隐含的风险较大。再有,截至8月底,地方债发行规模约4.8万亿,已超过去年全年3.8万亿的总发行量。地方政府收入有限但支出高增,加之地方债发行已经接近年内上限,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已面临严峻考验。而从外汇市场来看,由于市场主体结汇意愿趋稳,部分渠道的跨境外汇融资继续回升,以及投资收益等季节性购汇需求回落,引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缓解。
投资趋稳,消费回暖,进出口向好
1、投资增速趋稳,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稳,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回升。1-8月份,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63万亿,增长8.1%,增速与1-7月份持平;8月份当月增长8.2%,比7月份加快4.3个百分点。1-8月份,制造业投资11.65万亿,增长2.8%,增速虽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但8月份当月投资增长2.1%,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制造业当月投资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补短板”效应明显。截至8月底,基础设施累计投资7.08万亿,同比增长19.7%,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3%,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为整体投资增速趋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1-8月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4.09万亿,累计同比增长29.1%,增速比1-7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57.8%,比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薄弱领域。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显示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发力,但要注意有可能透支后续政策空间。同时,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体现中央“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政策意图。
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步伐加快。1-8月份,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1.38万亿,同比增长11.8%,增速比全部工业投资高8.9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8%,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与高技术产业投资的较快增长相反,1-8月份,高耗能行业投资4.17万亿,同比增长3.8%,增速比1-7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3.1%。
旅游、文体、健康等消费领域投入加快。随着消费升级的逐步推进,我国内需结构持续调整,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相关领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1-8月份,公园和旅游景区管理业投资增长42.2%;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资增长17.1%;健康服务业投资增长17.2%。
科研、教育领域投资快速增长。1-8月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9%,增速比1-7月份加快5个百分点;教育投资今年以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1-8月份增长22.8%。
高能耗产业投资下降,高新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去产能”与“补短板”并行,“一去”和“一补”显示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效果将细水长流,滋润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2、民间投资增速止跌回升,经济复苏动能仍显不足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月份累计22.5万亿,同比名义增长2.1%,增速与1-7月份持平,且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差距扩大至6%;8月,民间投资当月增长2.3%,结束了连续7个月的增速下滑态势。而同期的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却增长21.4%,约是民间投资增速的10倍。
从地区来看,东北和中部地区下降最突出。今年前8月,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速5.6%,较去年同期下降1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增速则大幅下滑至-30.3%,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降主要来自这两个区域。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是民间投资下降的最主要来源。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从去年同期9.9%,下降至今年前8月的2.1%。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看,本该做“减法”的行业增速却出现了上升,该做“加法”的行业却在做减法,需要压缩产能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4.9个百分点,但需增加供给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等领域的民间投资增速在大幅下降。
3。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加快,CPI环比继续增长
消费品零售额继续增长,消费需求保持旺盛。1-8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5万亿,同比增长10.3%,增速与1-7月份持平。8月当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5万亿,同比增长10.6%,增速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
网上商品零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9个百分点。部分与消费升级相关商品增长较快。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增速仍保持10%以上较快增长;SUV、MPV销售量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6%,比上月加快6.3个百分点。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受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影响,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3%,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11.1%,增速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保持11%以上的较快增长。
汽车消费加快增长仍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增长13.1%,增速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汽车销售加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目前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住和行的商品这几年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此外,8月份汽车销售提速跟政策刺激有一定的关系。中国去年年底出台了一个政策,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车有优惠补贴政策,这个政策按照计划未来几个月到期,到期之前一部分消费潜力提前释放。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略有上涨,同比涨幅有所回落。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环比上涨0.1%。从同比看,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较多。去年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6%,是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环比涨幅,抬高了今年8月份的对比基数,当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仅为1.3%,比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直接影响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38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非食品当中,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3.0%和3.1%;租赁房房租价格连续7个月上涨,环比涨幅为0.4%。
CPI数据总体保持稳定态势。从食品价格讲,进入冬季,尤其是节假日的影响,会导致三四季度尤其四季度,食品价格上涨的概率大一点,这可能会对CPI有一个拉升作用。
4、进口增速由负转正,进出口总额加快回升
8月份,国内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增长5.9%,比上月加快4.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0.8%,上月为同比下降5.7%,进口增速由负转正,说明国内市场需求确实出现了回升。进出口相抵,顺差3460亿元。出口和进口增速都出现了加快回升的势头。
进出口总额加快回升,首先得益于国内外需求的积极变化。从国外来讲,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尤其是近两个月国际贸易量较前段时间有所改善,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8月份基本上是在700点以上运行,9月份已经达到800点左右了,而6月份基本上都是600点以上的区间运行。从国内角度来讲,中国工业企稳,消费市场回暖,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内部需求有所回升,带动了进口。其次,中国政府积极实施稳出口政策。针对中国出口这几年连续下滑,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鼓励出口、支持出口的政策,主要是从改善服务的角度为进出口创造一些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进出口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三,与汇率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8月份人民币略有贬值,有利于出口,当然也有基数的问题,去年8月份出口是下降的。
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数据指标来看,8月份的经济运行确实有积极的变化,尤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作用下,市场供求关系、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都有所改善。但8月数据显示的只是一个月的变化,向好势头是否能够持续,还要看未来几个月的情况。当前的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总体上复苏还是比较疲弱,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还比较多。另外,中国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释放;积极的财政政策固然带动基建投资反弹,但有可能透支后续政策空间;去产能任务的加速进行,将使工业增长承压。所以经济下行压力还不小,经济是否企稳还需进一步观察。
楼市热度不减,开发商拿地趋稳
1、楼市热度不减,百城住宅均价上涨
8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17%,涨幅较上个月扩大0.54个百分点。从涨幅城市个数来看,68个城市环比上涨,29个城市环比下跌,3个城市持平。与上月相比,本月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增加2个,其中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36个,较上月增加7个。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2356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72%,涨幅较上个月扩大0.5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8.06%,涨幅较上个月扩大0.87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8月楼市热度不减,百城住宅均价环比、同比均扩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较大且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圈。
政策方面,8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表示要进一步促进房地产投资健康发展,因城施策加大调控力度;此后,热点城市调控不断加码,苏州、南京两地政府均出台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土地竞拍方式等政策,平抑房价涨幅;长沙、乌鲁木齐等库存压力较大的城市通过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给予财政补贴等措施刺激需求释放,鼓励去库存。供应方面,一二线“地王”频出,助推地价上涨,提升房价上行预期,带动房企提高销售价格。需求方面,核心城市成交仍维持较高热度,且继续向周边城市传导。
在热点城市楼市持续高温情况下,预期房地产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市场传导效应不断显现,未来或有更多城市加入政策收紧行列。价格方面,随着楼市进入“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市场供需两端整体将持续上行,百城住宅均价的上涨趋势有望延续。此外,房地产市场分化调整的走势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基调,这就决定了房地产调控政策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遵循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客观规律。
2、开发商拿地趋稳,住宅投资仍是重点
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44万亿,同比名义增长5.4%,增速比1-7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31万亿,增长4.8%,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6.9%。
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9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降幅比1-7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4632亿元,增长7.9%,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3、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去库存效果初步显现
8月底,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87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5.6%,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5.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7.4%。商品房销售额6.66万亿,增长38.7%,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0.1%,办公楼销售额增长56.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9.5%。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0870万平方米,比7月末减少5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639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2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54万平方米。
居民部门加杠杆,加大地产泡沫
8月,全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47万亿,比7月增加了近万亿,当月同比增长35%。其中,新增贷款7969亿,较7月增加3419亿元;居民中长贷新增5286亿,较7月增加513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6.33%;非居民中长贷减少80亿,同比减少1297亿。
居民部门的房贷大增和非居民部门的贷款收缩,一方面说明地产依然被视为良好的投资标的,吸引着社会投资;另一方面说明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热对其他产业存在资金投入的“挤出效应”;当然,地方债务置换的冲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截至8月底,地方债置换规模达3.68万亿。今年全国人大批准地方债务置换额度为5万亿元。
我国楼市的杠杆率已经超过2015年股市杠杆率。为观察楼市杠杆率,我们做一个简单估算:2015年我国的城镇人口7.7亿人,假设每户家庭为3人,每户家庭住房面积为80平方米,单位面积商品房销售价格为6793元/平方米(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由此计算我国商品房的市场价值约为140万亿((7.7亿人/3人)×80平方米×6793元/平方米).6月底,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5.4万亿,开发贷款余额5.9万亿。由此可知,地产杠杆率约为15.25%((15.4万亿+5.9万亿)/140万亿).2015年股市杠杆资金最高时为4万亿,对应约50万亿的市值,杠杆率约为8%。可见,楼市的杠杆率已达股市高点的近2倍,所以居民房贷和房价均高增长的状态难以长期持续,隐含的系统性风险亟待化解。
与此同时,我国房地产泡沫表现出梯度转移的特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价格上涨的有64个,持平的有2个。其中,东部二线城市表现出领涨的势头,涨幅前列的城市分别为郑州、上海、无锡、合肥、福州、南京、厦门等。土地交易依然呈现火爆局面,卖地最多的50大城市土地出让金高达1.51万亿,同比增幅高达51%。全国单宗土地超过10亿的地块合计有65宗,其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地王”达46宗,成为历史上地王最为密集的月份。东部二线城市之所以成为房价领涨区归因为两方面:一是这些地区是国家经济战略导向和交通便捷导向的双重叠合区;二是这些城市的政策环境较为宽松,投资门槛较一线城市偏低。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空间面临考验
在地产泡沫扩大,年底美联储加息概率仍高的情况下,央行再度重启公开市场14天逆回购操作,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将短期延后,货币政策中性仍是短期主题。8月,CPI同比增加1.3%,连续4个月下降,创2015年10月以来的新低,这主要归因为基数效应和食品价格回落。充足的就业和温和的通胀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两个参考,通胀回落将收缩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去年年底开始频繁使用逆回购、MLF、SLF和其他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目的是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同时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避免大水漫灌催生资产泡沫。所以,市场不必过分解读央行逆回购操作。
截至8月底,地方债发行规模约为4.8万亿,已超过去年全年3.8万亿的总发行量。今年全国人大批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18万亿,目前已发行1.13万亿,逼近新增限额。8月地方政府收入同比增速虽然扭转了6、7月份-8.6%和-3%的缩减态势,但仅增加1%。财政性存款沿着季节性趋势变化,从上月的增加4882亿转为减少1809亿。8月当月地方财政支出增速11.7%,较上月提升9.7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收入有限但支出高增,加之地方债发行已经接近年内上限,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也面临严峻考验。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土地增值收益是地方债偿付保证的重要源头,所以地产的繁荣还是为地方债务化解带来了积极一面,地方政府应该把握这一外部机遇。
外汇供求趋向平衡,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暂缓
推动外汇供求趋向平衡的因素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引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缓解。8月银行结售汇逆差95亿美元,环比下降70%,为2015年7月以来月度最低值。8月份,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80亿美元,环比下降75%。其中外汇收付差额由7月份逆差13亿美元转为顺差197亿美元;人民币收付逆差277亿美元,环比下降10%。
外汇供求趋向平衡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市场主体结汇意愿趋稳,售汇比例进一步降低。8月份,受限于希拉里“健康门”政治风险的提升,以及美联储年底加息预期的逐渐明朗,引致市场主体结汇意愿趋稳。银行客户卖出外汇金额与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59.2%,较7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银行客户买入外汇金额与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7.4%,较7月份下降1.3个百分点。
二是部分渠道的跨境外汇融资继续回升。8月末,企业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外汇融资余额较7月末增加79亿美元,已连续6个月增长;8月份,企业跨境外汇贷款资金净流入61亿美元,较5-7月份月均净流入7亿美元的规模明显增加。
三是投资收益等季节性购汇需求回落。从历史情况看,6、7月份是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境外上市公司分红派息的高峰,随后将有所下降。8月份,投资收益购汇环比下降31%。此外,8月份仍是境内居民境外旅游、留学购汇较多的时期,但当月旅行项下购汇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16%,说明前期个人购汇需求得到较大释放,同时说明当前个人购汇仍较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