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14 17:20:43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旗下产品上半年回报47%,金信基金孔学兵眼中半导体投资的“寂寞与繁华”
财联社(深圳,记者 沈述红)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公募基金“期中考”里,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名一度胶着,不少小规模新秀崛起,其中就包含金信基金孔学兵执掌的金信稳健策略。
Wind数据显示,金信稳健策略上半年净值涨幅达到47.44%,位居主动权益基金上半年业绩榜单季军。亮眼表现的背后,是孔学兵在科技领域的前瞻布局。
孔学兵,金信基金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1996年入行至今,拥有25年证券自营与资产管理经验的孔学兵,是国内资管行业真正的“老兵”。多年来,他专注于科技板块研究,具备丰富的投研一线管理经验。
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孔学兵表示,其投资重点在于增量市场,要把握蓝海需求。在过去的二季度,他的持仓对增量市场做了倾斜,在老的赛道上做了压缩。在他看来,物联网ALOT领域机会当前值得关注。国内制造业的全球优势以及工程师红利等因素助力,万物互联在5G时代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市场空间巨大,未来一定会出现海量级应用。
由于一直专注于科技赛道,使得孔学兵的投资操作上更为聚焦。聚焦,一方面让他得以更加紧密地跟踪产业趋势变化,在市场机遇出现时,更好实现“看到并做到”。但不在风口时,“聚焦”就成为了一种考验和煎熬。“但耐得住寂寞,才有机会迎来繁华。”孔学兵说。
二季度持仓在增量市场做倾斜
Q:半导体之外,您还关注哪些细分领域?
孔学兵:我的特点就是比较专注于科技。半导体可能是最近几年一个方向,但不代表我只搞半导体。大科技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重点。我们专注于整个大科技行业,什么有景气度和性价比,我们就重点投什么。
这几年半导体的景气度好、性价比也不错,自然而然就成了我组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排除我们还有其他方向上的思考。我的基本特点就是专注于科技,如果科技有机会,那我相信我的表现会不错。如果科技没机会,市场整体喝酒吃药,那我就会寂寞一点。但是总体上我比较专注。
Q:上半年您旗下的产品业绩很好。在过去的二季度,您的持仓有些什么变化?
孔学兵:持仓有变化,主要变化在于新的增量市场出现了,即万物互联,AIOT。
现在,我看到5G普及率上来了,华为鸿蒙也开源了。这两个大事件会促成下游应用的爆发。各方面都在验证需求正在暴增。
我的投资重点就是找增量市场,我不喜欢在存量市场里博弈。增量市场是蓝海,需求可持续性、稳定性好一些。我对AIOT未来会保持中长期关注。这些都是新增的赛道,大市场空间、海量级的应用。
4G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比如微信。5G肯定是基于人与物之间的连接,以及物与物的连接,这里会产生一些海量级的应用。中国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无论是海量级的应用场景还是面向全球的中国制造,相关的赛道空间会较大、发展会领先全球更快,对这些行业变化我保持高度关注。
同时,我在持仓上压缩了下游增长面临瓶颈的企业,持仓结构面向汽车端的需求比较明显。但总体就是在增量市场上做了一些倾斜,在老的赛道上做了压缩。
半导体景气度还在
Q:您在年初对半导体主线把握的挺好的,年初的观点兑现了多少?历史繁荣阶段大概会持续多久?这里面的投资机会在下半年乃至于明年还可以把握吗?
孔学兵:市场表现比我预估的更好。去年风险偏好不高,一方面在于疫情,一方面在于中美摩擦。现在疫苗出来了,疫情受控了,中美关系大家慢慢也适应了。对估值的压制少了很多,科技股面临的环境比去年友好。
今年结构性机会还是有的。行情能保持多久这个问题,不好判断。但2020年以来,这次是第一次出现半导体在内的科技股连续上涨3个月,之前最多1个半月上涨。
这说明市场一定出现了重要变化,行情的力度与可持续性相比去年有了较大改善。
半导体行业比较特殊,它是一个成长叠加周期的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它偏周期,4-5年一个完整周期。在国内则是偏成长,原因在于国产替代加速,国产芯片渗透率提升。
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更多体现为成长性大于周期性。即便有周期性,以前的周期性也变了,周期分布也变化了。以前4-5年一个完整周期,景气度上行两年,再调整两年。现在景气度拉长了,可能有3-5年一个上行周期,然后再调整1-2年。具体如何还要跟踪,去看行业的数据和上市公司的业绩。
这个行业景气度目前看还在,市场热度就能够保持,明年也有能见度。景气度如果下行了,那市场的热度也会降温。
半导体国产替代的方面,目前有很多环节国产替代5%都还不到,空间还很大。虽然我不太主张所有芯片都要完全自主,既无必要、也不经济。因为这个产业链太庞大,链条太长,体量也太大,没有国家可以独立承担所有的环节,也没有必要。
但在一些和应用场景衔接的环节,我们还是要就近配套,使得协同更加有效、更加经济。特别是在一些难度不是特别高的环节,率先实现国产化的替代,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看国产替代的速度也正在加快。整体对这个行业的景气度看的还是比较长的,目前的估值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Q:可否介绍半导体细分领域的景气度情况?
孔学兵:这里有几条线。偏制造端领域,产能为王,IDM环节短期来看业绩爆发力最强。拉长来看,它们产能还是可以上来的,各大晶圆厂的资本开支都会加大。
中长期还是看轻资产设计端。设计端怎么看?我觉得还是看下游应用环节,哪些有增量需求,哪些能够保持高景气度,就是我们选赛道的重要考量。
前面提到的AIOT,肯定是比较好的新增量市场,市场预期也较高。但大家的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相关赛道部分公司从今年1季度开始到半年报,业绩都在显着放量,增速非常明显,一些公司两年以前就开始布局,投入研发资源。现在看,有可能赶上需求爆发的大机会。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半导体的需求品类、数量、性能要求都有很大差异。站在当下,从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到未来的万物互联,芯片的需求端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与4G时代的智能手机相比都会有巨大差异。
谁看到了这种变化趋势,满足了这些变化的需求,谁就能占据产业制高点。
科技股估值需动态看,下半年依然有机会
Q:从静态来看,科技股估值还是比较高,您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孔学兵:对科技的研究,需要长期、扎实的产业链跟踪和业绩验证。人云亦云、机械教条地认为,科技股就是贵,可能会因此错失重大投资机遇。是否便宜还是要和增长结合着去看,更要动态地去看。
从PEG的角度去看,如果有一个很好的配合度,他增长快,哪怕估值高一点,可能就不显得那么贵。有些东西没增长,PEG可能20-30倍,绝对数字没那么高,但其实也并不便宜。
估值高低和是否增长要结合看,而且还要从自身历史区间来看。有些行业因为有长期的增长预期,历史的估值区间就偏高。估值还要相对自身比、相对外部比,这些需要综合考虑。
科技股贵还是便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从消费的角度去看科技,有可能无法理解科技。不同行业考量的重点不太一样,所以不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简单地说便宜还是贵。
这个领域本身比较特殊,需要较大、较长期的研发投入。当期业绩可能就不是我特别在意的点。最终还是看远景的天花板在哪,市场空间、市值体量的上限在哪。研发投入导致当期业绩会差一点,但是大家理解,因为研发最终会转化为收入,业绩显性化。
Q:现在和去年相比,科技、半导体企业的估值大概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孔学兵:从去年一季度起,这个行业行业景气度就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全年保持了很好的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在去年高增速的基数上,科技板块又实现快速增长。目前看,由于业绩增速较高,其估值上行并不明显,整体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
与之相对应的是20年未见的超级景气周期。我相信,下半年依然存在机会,可以挖掘出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的科技股。
自动驾驶要走的路很长
Q:产业链中游企业受制于上游芯片供应的影响不小,这是否会影响他们产能释放?投资方面又有何考虑?
孔学兵:这要看各家公司的综合能力。如果一家公司有长期稳定的需求,晶圆厂肯定会全力保障持续供应。他们也希望有长期稳定的客户来保障需求,即便涨价也是涨幅相对有限,也更多是通过涨价来改善客户结构。
细分赛道里的头部玩家,在产能上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涨价也能够向下游传导,有些产品毛利甚至还提升了。这些在产能争夺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公司,体现出整体竞争优势,也是值得我们坚持投资的公司。
反过来,涨价传导不下去或者产能还被砍了企业,未来的形势就不太明朗,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Q: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方面,您怎么看其发展现状?
孔学兵: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还只能称之为汽车电动化之后的智能化应用。汽车自动化以后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实现自动驾驶,这个过程肯定要有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
目前在某些环节,如自动驾驶舱,改善了一些人和车之间的互动和体验,使车更智能,让消费者的体验感更好。在这个环节有些公司已经能做一些事情了,相关业务的增速非常快。
但做投资,我们不主张从概念、主题上去想太多,最终还要看能否商业化落地,看业务布局是不是契合未来营收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