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市”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保本基金?(附基)

更新时间:2016-01-18 12:17:24来源:采编

面对震荡的市场,保本基金凭借“牛市能涨、熊市可守、猴市稳健”的特点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不少基金公司也迎合市场热点,快速布局保本基金。面对市场上不同保本周期、不同收益率目标的保本基金,如何挑选一只适合自己的产品?

上周,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面对震荡的市场,保本基金凭借“牛市能涨、熊市可守、猴市稳健”的特点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不少基金公司也迎合市场热点快速布局保本基金,面对市场上不同保本周期、不同收益率目标的保本基金,如何挑选一只适合自己的产品?

中国基金报记者通过统计数据和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挑选保本基金最重要的是参考基金经理过往业绩,而保本周期、收益率目标等因素则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大型基金公司所发行的保本基金更受投资者青睐。

关注公司投研实力

追随市场热点发行产品是基金公司的普遍做法,在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发行保本基金之时,究竟哪家基金公司的保本基金更受市场所追捧?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大型基金公司发行的保本产品更易受到投资者的认可。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月17日,南方基金发行保本基金9只,数量最多,其中5只在2015年成立,保本基金总规模231.06亿元。

在发行数量上紧随其次的则是诺安基金,7只保本基金中有2只在2015年成立,2只尚待成立,当前保本基金总规模为137.74亿元。

事实上,在几家保本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公司中,不少保本基金是在2015年以来成立的。尤其是国投瑞银,5只产品均成立于2015年,总规模达142.82亿元。保本基金规模后来居上的还有华安基金,在目前的6只基金中,仅有1只成立于2015年之前,且规模较小。其余几只均成立于2015年以来,保本基金总规模以达151.63亿元。

尽管保本基金因为其“下跌能保本”的属性在“猴市”中受到投资者青睐,但其本质为混合型基金,若要取得更高收益,在“上涨不封顶”的情况下,选择保本基金,基金管理人的投研能力依然是要重点考察的因素。

这一因素在产品发行规模中也可见一斑,如中海基金、新华基金,尽管均有4只保本基金,但总体规模并不大,2015年新成立的几只基金规模也不大。但易方达在2016年成立了第一只保本基金,单日就募得46.34亿元。

避险资金追捧固收类基金基金代码基金简称近一年收益手续费操作000030长城久利保本混合28.67%1.20% 0.60%购买 开户购买000166中海安鑫保本25.19%1.20% 0.12%购买 开户购买200016长城保本25.04%1.20% 0.12%购买 开户购买000463华商双债丰利债券A24.96%0.80% 0.60%购买 开户购买000481华商双债丰利债券C24.26%0.00% 0.00%购买 开户购买519675银河润利保本混合A22.43%0.80% 0.08%购买 开户购买,天天基金研究中心,截至日期:2016-01-15

参照基金经理过往业绩

对于基金来说,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保本基金采取的是CPII策略,即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保本基金至少有60%的资金投向固定收益类,如债券、存款等;低于40%资金投入股票等权益类资产。

保本基金成立之后,一般要先通过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建立安全垫。在业内人士看来,股票型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大部分取决于基金经理的风格与市场风格能否契合,但债券型基金经理则有所不同,其过往业绩往往取决于对债市的把握和投资策略,相当部分基金公司为保本基金配备了两位基金经理,一个负责股票,一个负责债券,往往负责债券的基金经理在前期积累安全垫时,作用更大,因此,在挑选基金产品时,债券型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比股票型更有参考价值。

而挑选保本基金时,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也可作为主要的筛选因素。记者统计发现,不少基金公司发行的多只保本基金往往由同一位基金经理“操刀”,如诺安基金的的7只保本基金均由一位基金经理担当,而华安基金的几只保本基金也多由其2015年保本基金冠军郑可成管理。在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产品中,投资者可遵循“买新不买旧”的原则,因为选择在发行期的产品买入,方可兑现保本承诺,因此买新的更划算。

关注收益触发机制

事实上,保本基金之所以能够实现保本,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流动性,保本基金的保本周期往往为2年或者3年,如果在保本周期内提前赎回产品,则不能兑现保本承诺。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在选择保本产品时,考虑周期因人而异,但周期时间越短,对投资者个人来说更灵活。

记者注意到,在近期发行的保本基金中,合同中大多设立了收益触发条款,即连续几个工作日达到某个收益率目标后提前结束保本周期,这就意味着提高了产品的流动性,也因此被基金公司作为产品的卖点。

就收益率目标设定来看,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几不等,对于如何选择则需要看投资者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则可选择在达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收益率目标后及早结束周期,但这也意味着即便未来市场上涨,也不能获得更大收益。不过,触发收益率并非承诺收益,投资者切不可过分乐观。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