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8-17 08:28:36来源:采编
8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按照新规,基金公司管理的保本基金规模不能超过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的5倍,也就是说比此前30倍规模上限的要求更为严厉。“去杠杆之刃”指向了保本基金。
8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按照新规,基金公司管理的保本基金规模不能超过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的5倍,也就是说比此前30倍规模上限的要求更为严厉。
“之前基金公司也提出一次保本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最近的这是第二次。第一次对净资产的倍数的要求没有这么明确,实际上这次比上一次的要求还要严格。”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私下交流时表示。
可以明确的是,新规下不论是基金经理要求提高、还是对担保公司要求趋严,都限制了保本基金的增长。未来,不符新规要求的基金公司,也无法再新发保本产品。(点此查看保本基金)
不符新规?
与原有规定相比,《指导意见》让基金公司最为受制的一个规定与保本基金规模息息相关。
《指导意见》第十条规定,基金管理人申请募集保本基金,应当符合的一个审慎监管要求是“已经管理的保本基金及拟申请募集的保本基金中,由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及由保本义务人承担偿付责任的金额乘以相应风险系数后合计不得超过基金管理人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的5倍…”
也就是说,基金公司能够管理的保本基金规模从原有规定的30倍大幅缩水至5倍。而此前,基金公司是按照30倍的要求来募集发行保本基金的。的确,目前很多基金公司的保本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净资本的5倍。譬如诺安基金,共有保本基金8只总规模290.96亿元,期截至2015年末的净资产为11.8亿元,保本基金规模是最大可发规模的4.9倍之多。
除了诺安基金,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的保本规模过大远远超过净资本的5倍,也就是说按照新规,这些基金公司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金合同本身没有办法来改,还是要遵守基金的合同来。对一个刚刚过了规定上限的基金公司,可能的是处理方式是增加净资产。”北京一位公募基金中层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对于保本规模过线不多的基金公司,可以考虑增加一定的净资本来满足要求。
而也有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新规对规模做出了新老划断,无需考虑以往保本基金的规模问题。“对基金规模来说是新老划断的,也就是说到期后不能展期,现有规模不受到影响。规定发布之日后,规模大了就不能再发,之前超的就无所谓了。”集思录副总裁郑志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每一个保本都有保本到期日,比如说三年后这样可以做‘新老划断’,对于老基金该怎么处理。因为是否能够进入下一个保本期,要看是否能符合当下的《指导意见》。”上述北京公募中层说。
去杠杆
事实上在7月中旬,各基金公司就收到过《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修订稿)》,其对保本基金的运作和管理提出了多项新规:如对具体投资品种和杠杆率的控制,将保本基金规模和基金管理人净资产相“捆绑”等。
修订稿中,基金业协会指出保本基金作为具备“保本”特性的特定产品,容易形成市场投资者“刚兑”意识,与基金行业强调投资者享受收益、承担风险的理念并不一致。如此考虑的一个原因是,保本基金目前均是采用连带责任的担保方式,多数规定了担保方拥有无条件追索权条款。这样的保本保障安排,最终是由基金公司承担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
“对于保”本“其实也只是一个概念,因为其依赖于担保公司与基金经理的资产管理,在极端市场情况,比如遭遇金融危机时候,可能存在保本策略失效,担保人又倒闭违约的同时发生的情况,所以其安全性无法与银行存款对比。”兴业研究金融工程分析师董樑分析指出。
2015年以来,保本基金发行数量快速增加,2015年之前成立的保本基金产品有59只;2015年成立的保本基金产品数量是45只;而到了2016年5月20日,已经有60只保本基金成立并运行,保本基金的规模也增长至3300亿元的水平。
“对于基金公司管理人和基金经理的要求趋严,实际上抬高了保本基金的准入门槛,体现更强的风控要求。而担保要求的趋严实际上限制了保本产品未来增长规模,防止出现担保效力不足与产品规模扩张过快的风险。”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分析称。
从《指导意见》也能看到,保本基金投资范围受到约束,大多资金只能投资于稳健资产,投资权益类和AA+信用债的杠杆限制加以明确,体现政策去杠杆、防风险的操作思路。
“基金公司不是有很多储备金的公司,今年上半年也是因为保本的规模发展特别快,监管可能也是考虑到风险。最大的担忧还是对于资本金的担忧,万一真的出现风险,担保公司能不能补足差额、基金公司能不能补足差额。”有公募基金人士与记者私下交流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