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9-05 07:50:04来源:互联网
对于今年发行市场的转冷,深圳倍利赢投资总监杜蜀鹏感受颇深。“发行情况不令人满意,直到7月份才有今年的第一个产品成功发行,规模也低于预期。”他说。此前,杜蜀鹏曾是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2014年,杜蜀鹏管理的基金年均复合回报达22%,更是在2014年全年以70.55%的收益拿到晨星激进配制型基金第一的成绩。而眼下,由于发行市场寒冬来临,以杜蜀鹏优异的业绩记录也仍遭遇发行难。
而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正在加速资管行业的分化。一方面,权益类产品遇冬,而量化、固收类产品却备受追捧。另一方面,在委外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涌入下,行业内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大公司被继续催肥,小公司却挣扎在盈亏边缘。
业绩冠军遭遇发行难
2016年已过大半,尽管市场持续低迷,仍有不少公募基金经理随性奔私。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差,公募基金经理的奔私之路并不顺畅,杜蜀鹏无疑是其中一个。
杜蜀鹏表示,在发行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公众对于市场的认可度低。
困难体现在市场销售上。作为一家新的私募公司,渠道和客户需要一个认可的过程。特别是在目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即使是已经建立了一定市场基础的私募,在产品销售上也难免困难重重。
“客户去年伤得比较重,信心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客户虽然看好我们的团队,但对市场的认可度比较低。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状况不佳,渠道和客户的信心相对较弱,不愿意逆市投资。”杜蜀鹏坦言。
此外,杜蜀鹏指出:“渠道的白名单准入标准对新公司也不利,例如过分看重成立时间和存量规模;同时也对公转私的基金经理不利,比如会考察名下所有基金产品的业绩。而在公募,挂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容易造成误解。”
事实上,奔私之前,杜蜀鹏对公募与私募之间的区别已有清醒认识。杜蜀鹏指出,公募基金的业务体系大而全,而私募基金讲求小而美。所以在非投资领域的模块上,公募的平台优势更加明显,有完整的行政、市场、研究、客服等团队的支持。而私募尤其是中小型私募,由于人力相对有限,需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最核心的投资和风控层面。杜蜀鹏自认为擅长独立研究、独立思考,有能力也有信心把投资做好,不依赖平台优势和资金优势。
对于奔私的原因,杜蜀鹏直言,一方面是想做自己内心想做的投资。目前公募产品受限相对较多,无法将很多很好的idea转变成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而私募的自由度大很多,可使用的工具范围也更为广泛;另外,在公募里面不喜欢抱团、专注于独立研究的基金经理很累,离群太远,既有职业风险,又要承受巨大的短期业绩排名压力,一年中多数时间会处在被迫竞争的压抑状态之中,而他不喜欢这种状态。
杜蜀鹏并不是个例。上海一位业绩靠前的私募人士表示,“上半年,很努力地去跑各种渠道,通过校友关系、老乡关系找了很多渠道方,关系谈得不错,但是发行仍然比较困难。”至于缘由,深圳一私人银行人士则表示,“目前资管行业都在整顿,而且对于股票策略类的产品也非常谨慎,总行的风控和客户的认购意愿都制约了这一类产品的发行。”
目前的发行寒冬,制约了诸如杜蜀鹏一类业绩记录优异的基金经理的发展。杜蜀鹏表示,“规模是基础,有规模才有收入,才能搭建团队,购买系统和服务,规模是私募公司在发展前期需要突破的瓶颈。在私募公司发展的中期,业绩的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良好的业绩以及为持有人带来持续的回报,是促进公司产品规模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杜蜀鹏表示。
公募销售举步维艰
私募销售难,还只是今年基金销售难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从各大三方销售平台的数据看,与去年相比,用“惨淡”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好买财富2016年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减少12.59%,并产生了5900万元的净亏损,亏损幅度增长了252.07%。净亏损额较大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737万元,降幅达到12.59%;营业总成本较上期上升2387万元,涨幅约14.53%,其中营业成本较上期上升了805万元,涨幅约45.24%;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123万元,涨幅约15.29%;从具体产品看,上半年公募基金销量约89亿元,降幅约24.57%,私募及FOF销量约29亿元,降幅约51.67%。
众禄金融2016年上半年财报亦显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275万元,同比减少52.36%,净利润仅为22.6万元,同比减少近98.85%。对此其财报解释,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IPO政策变化对公司的新股产品造成较大影响,给公司的金融产品开发服务收入带来较大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及市场景气度下降,客户投资意愿下降,公司基金代销规模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和行业平均下降幅度相符。
从具体公司看,不少公募基金公司规模萎缩明显。“我们公司旗下的产品主要以权益类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在今年的业绩都不好看,客户赎回量比较大,目前存量的规模大约比去年底下降一半左右。公司规模本来就小,现在日子就更难过了。”一家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
“今年虽然很努力发产品,但是效果很差,目前虽然也发了3只产品,但是总规模却只有1亿多一点,再加上客户赎回量大,目前的规模大概比去年底缩水了20%,渠道和客户方面对于现在市场认可度都比较低。”深圳一中等规模的私募市场部总监表示。
行业两极分化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发行市场总体遭遇寒冬的同时,亦出现局部小阳春。
格上理财统计,7月百亿级私募共发行了36只产品,是6月(14只)发行量的2.5倍。在百亿级私募中,合晟资产7月新发行产品最多,共发行7只产品,和聚投资次之,共发行5只。此外,青骓投资、耀之资产和重阳投资也分别发行了4只产品。此前,裘国根旗下的重阳投资更是在4月份一口气发行了14只新产品欲入场抄底。
Wind数据亦显示,在整体发行遇冷的同时,大型公募基金发行也保持牛势。如今年以来,博时基金已发行了40只新产品,华夏基金、招商基金也发行产品超过20只。此外,还有超过8家公司发行了10只以上产品。
而这背后,一方面是委外资金等机构资金的大规模涌入,另一方面亦与推出的产品相关。
如今年上半年,深圳私募新富资本获得了某保险公司的数十亿元的委外资金。对此,新富资本财富管理总经理何良表示,此前保险、银行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以及企业贷款方面,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和企业端都出现了问题,而从保险和银行的角度,相应的资产配置还得做,这就要寻找收益率较好的资产。目前,不少保险、银行机构开始通过委外投资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相对于专业的投资机构,保险、银行的机制使得其并不擅长配置股权、证券一类的投资,而外部的成熟投资机构则可以较好地承接这一部分资金,做相应的资产配置。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做委外投资,委外的规模也会快速增长。
委外资金的大举涌入,也使得公募基金持有人正在往机构化方向发展。包括嘉合基金在内的十多家基金公司,其持有人机构中,机构投资者比重占据绝大多数,其持有比例超过90%。与此同时,不少老牌基金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也在明显增加。“这些公司承接的大都是来自于股东方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实质上是委外资金。未来银行系或实力强的基金公司会承接更多的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行业的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深圳一中等规模公募基金高管表示。
产品方面,以私募为例,今年发行情况较好的,均以量化产品或期货产品为主。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上半年已公布业绩的产品中,除了CTA策略和债券策略,其他各类型策略今年平均业绩均为负。其中股票私募产品损失最大,平均跌幅达到8.79%,八成产品出现亏损。连一向稳赚不亏的债券策略,也仅仅取得了微弱的正收益。所有策略产品中,管理期货私募的表现最为突出,可谓一枝独秀。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排名的管理期货私募产品共计532只,近6个月的平均收益为16.89%,超七成产品获利,大幅跑赢同时段沪深300指数,居八大策略之首。
公募方面,主打固收类产品的公司也明显好过主打权益类产品的公司。半年报显示,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合计亏损2873亿元,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上半年利润共增加661亿元。包括东兴证券基金、金元顺安基金、圆信永丰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北信瑞丰基金在内的5家公司旗下公募规模相较年初出现倍增。
对于当下及未来资管行业的变化,不少业内人士已未雨绸缪。杜蜀鹏表示,“能力应该是全方位的,要善于做资产配置,能在股票、债券、量化等领域积极寻找收益,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其他的咨询建议,如理财、房地产、贵金属、外汇,甚至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