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快募集遭“窗口指导” 基金海量发行势头遇阻

更新时间:2016-11-23 07:47:25来源:采编

【过快募集遭“窗口指导” 基金海量发行势头遇阻】今年初以来,围绕着保本、定增、委外债基等热门品种,基金业界出现了“批量申报新产品”的热潮。上述产品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基金经理过于集中、后续发行缺乏规划等一系列问题。而此次的暂缓,可视为有关方面对于上述基金发行乱象的一种警示。围绕新基金过快募集的“窗口指导”已落到实处。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近期业内数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的产品发行受到了有关方面的“窗口指导”,相关基金公司的常规发行申请已被暂缓受理。目前,部分基金公司已着手调整原定的产品发行计划,或重点改为成熟产品的二次营销以及旧产品的“结构调整”。有基金公司人士称,此项措施的效力可能持续到年末。

今年初以来,围绕着保本、定增、委外债基等热门品种,基金业界出现了“批量申报新产品”的热潮。上述产品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基金经理过于集中、后续发行缺乏规划等一系列问题。而此次的暂缓,可视为有关方面对于上述基金发行乱象的一种警示。

剑指海量发行

来自业内的信息称,目前被“暂缓受理”申请材料的基金公司,包括北京规模靠前的一家超大型基金公司、深圳规模靠前的两家超大型基金公司和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以及广州的一家超大型基金公司等机构。

上述公司多数是因为前期已提交申请的产品数过多(超过10家),而受到了“暂缓受理申请”的待遇。上述暂缓虽不涉及已经进入审核流程的产品,但已一定程度上打乱了部分机构的发行计划。

从证监会网站公示的最新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看,至少有6家前期申报数量巨大的大型基金公司,自9月28日后未有新产品募集申请获受理的纪录。来自销售渠道的信息显示,截至22日,相关控制措施仍未被放开。

与此同时,其他基金公司的基金募集申请仍被正常受理。根据公开信息,仅11月7日到11日,就有26家基金公司旗下34只基金申请获受理,涉及富国、长盛、融通、海富通、国投瑞银、前海开源、国海富兰克林等许多基金公司,此前的10月份,嘉实、华安等基金的发行申请也都获得受理。

一些受访人士向记者指出,上述情况表明,有关方面的限制措施是针对那些过多、过频上报产品募集申请的基金公司的。“有关方面应该是在关注,之前的海量发行是否超越了某些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根据统计,前述“遭遇暂缓”的5家基金公司中,目前在审的最少也有15只基金,数量较多的公司有33只基金待审。而上述公司今年以来少的也发行了27只基金,多的募集成立了67只新基金。从数量上看,上述公司今年以来持续高速募集新基金的特征明显。

机构定制是“驱动力”

那么部分基金公司为何需要海量申报基金产品呢?

这与当下机构驱动基金发行的市场现状有关。

根据业界反馈,今年以来,机构定制的公募基金出现井喷,涉及诸如债基、货币基金、保本基金等多个类别。而为了对应不同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多家基金公司开始批量、密集地上报同质化产品。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大批已过会的基金产品在手,一方面,可以对应不同渠道的个性化需求,令基金产品更加贴近市场。另外,也方便其在不断增大的银行理财委外市场中,快速响应资金招标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

“一般而言,基金产品在获批之后要求在6个月内完成发行,但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在产品获得批文之后,出现了批文过期而产品却尚未发行的情况,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表示。

“客户一般都是不愿意等的。因此一些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部门就不断地上报备案,导致待审批的新基金名单越来越长。”上述人士称。

一些业界人士还表示,除了高频发行以外,今年以来基金公司申报产品的杠杆水平和募集规模普遍提升,也引发了有关方面的重点关注。比如,前期个别基金公司上报了五年期或七年期定开债基,业界一些银行系公司基金动辄数百亿的募集规模,让旁观者颇为担心。

风险控制是长期考验

此前业界曾经传言,有关方面的“窗口指导”主要针对定制的债基,但现在看,相关公司的全系列产品都在暂缓之列。这从另一方面验证了基金公司的“管理风险”是有关方面的关注重点。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高层认为,监管部门最担心的是伴随着同质化产品数量的快速增加,基金公司是否有足够的投研、后台服务能力支持产品的运作。

事实上,随着部分公司的产品海量上报,相关公司投研团队的管理压力确实在增强。一些投资经理称,海量产品的到位,首先对所在基金公司的投研系统造成持续考验,同时也会考验投研团队的持续管理能力,最后会考验整个公司的全流程的风险管理能力。

今年以来,批量基金因网下申购未缴款,而被纳入新股询价“黑名单”,就是上述谈及的人力不足的绝佳例子。 一位基金公司的督察长称,在当下“新股不败”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参与新股网下申购而不缴款,并非主动决策,只能是投资管理的失误。而这个管理失误,通常都产生于产品过多而人员配备不足的团队中。此类情况通常是由于具体执行人员的疏忽,以及风控环节的缺位导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基金公司整体沉浸在“对接”委外资金的氛围中,定制化产品大行其道,基金的发行数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22日,全市场已共计发行新基金974只,其中,债券型基金的发行总数量达到356只,而2015年和2014年全年债基的发行总数仅为每年78只。换句话说,海量发行导致的人力资源缺口,在不少公司中普遍存在。

而有关方面采取暂缓受理的方法,主动调整相关公司的发行节奏,是在向整个行业释放稳健的信号。而这个信号显然已经开始影响基金公司的举措。多家基金公司的高层向记者表示,未来几个月,在发行节奏上将“有所控制”,往年凌厉的年末规模冲刺在今年估计会有所收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