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资金爽约致已申报产品成空壳 部分公募新基金申报被暂停

更新时间:2016-12-07 08:28:07来源:澎湃新闻

从叫停分级基金,设立分级基金投资者参与门槛,到基金子公司业务收紧,监管层这次又将目光对准了“集中注册”“批而不发”的部分基金公司,暂缓其新产品的申报。自2014年8月公募基金产品审查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后,基金发行因不受约束而数量暴增。进入2016年,保本、定增、定开债基等品种成为引领市场扩张的热门品种,基金行业随之掀起了“批量申报新产品”的热潮。

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有155只基金产品成立,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月份的发行数量。

“但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在产品注册审查中也发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监管层发现基金产品申报及发行追逐热点、大量设置“委外”定制基金、产品同质性明显,批文积压、超期未募集及“迷你基金”数量不断增多等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基金注册申请材料及信息披露文件出现低级错误,公司主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上述人士表示,10月-11月的情况是,向证监会申报新基金,每家每月上报新基金数量不得超过10只,还需要提交已批复未募集基金产品数量和比例的材料。最新的措施则是有针对性地暂停了部分公司申请新基金的请求。

除此之外,对于基金管理人申请注册的基金涉及“委外定制” 等热点产品的,监管层将要求基金管理人强化披露有关情况;对于基金产品延期募集备案的,监管部门则在11月底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相关材料要求。

业内人士透露,材料包括五项内容,分别是申请报告;法律意见书;托管行无异议函;产品延期募集已经过公司相关部门详细论证,并履行内部程序的说明材料;董事会决议或相关授权文件。

不仅仅是文书材料,在产品注册环节,监管层将对部分基金管理人进行实地核查。

业内人士透露,在基金产品注册审查过程中,对于存在短时间内大量申报基金产品、存在较多同质化基金产品未募集而再次申报同类型产品、超期未募集产品数量占比较高、“迷你基金”数量较多、基金经理“一拖多”管理基金产品现象较突出、一年内被采取两次以上行政监管措施等情形的基金管理人,监管层将根据情况直接或者委托相关派出机构对基金管理人的有关情况进行实地核查。

“大家都知道,银行委外资金定制基金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才会想要多准备一些壳资源,以备在和客户达成意向后,能尽快完成基金的发行。”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除此之外,近期债市出现调整,很多前期谈好的做委外定制债基的机构客户,觉得当下市场很难实现自己的收益目标,甚至还会有亏损风险,重新考虑资产配置方式。而为了对接这类资金进来,基金公司已经申报了相关产品,委外资金“爽约”让这类产品成为了空壳。这些都是新基金产品出现大量“批而不发”的情况。

今后,为便于行业了解基金产品批复后的募集情况,做到科学规划、理性申报产品,从2016年12月起,监管层将于每月向行业发布基金产品获批后的募集设立情况及产品获批后超期未募集的情况。

“监管层要求各基金管理人强化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加强对申报产品的严密论证、认真规划,切实对产品募集申请材料负责。”另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即使是基金募集申请材料或者信息披露文件存在低级错误、内容遗漏等问题的公司,监管部门也将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主体及责任人员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