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02 08:46:14来源:互联网
最近两年,公募基金的“固收+”业已迅速发展成一片红海。
不过对于近两年兴起的“固收+”基金,许多投资人并不熟悉,事实上,固收+大佬们尽管广受银行等机构投资人认可,但却因低调较少接受采访,投资人对他们相当陌生。
那么,当投资人开始转战“固收+”基金时,谁和谁的“固收+”基金是你的菜?他们业绩如何?有何特点?投资人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固收+”基金经理?
“市场上‘固收+’的明星基金经理有很多,以二级债基以及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主,这些基金经理债券投资以及研究能力是核心,但股票的配置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超额收益来源。对于普通投资者,建议观察基金经理是否具备固收和权益类资产双重配置能力,不仅仅要看业绩和经验,还要观察投资偏好以及能力圈,尽量能看到三年以上的业绩,综合评估业绩和风险的性价比,可以用夏普比例这个指标进行衡量。”格上理财首席策略师张婷表示。
继上期易方达、汇添富、南方、广发等头部公募公司的“固收+”掌门人之后,这一期将继续盘点银行系基金公司、保险系基金公司,以及头部基金公司等业绩超群的“固收+”明星基金经理。
工银瑞信“固收+”大佬杜海涛
在银行系基金公司中,工银瑞信基金背靠着“宇宙行”,“固收+”业务优势非常突出。
Wind数据显示,工银瑞信有“固收+”基金39只,规模530亿元。
在公募“固收+”领域,工银瑞信有工银双利、工银产业债、工银添颐、工银增强收益债券等为代表的老牌“固收+”明星产品,其中工银双利、工银产业债规模均超百亿,工银双利规模接近240亿元。
从长期业绩来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工银瑞信旗下19只“固收+”产品实现7%以上的年化回报。
工银瑞信基金凭借逾15年的长期积累,在“固收+”领域形成了豪华阵容,不仅有在业内广受认可的大咖级人物,如杜海涛、欧阳凯、何秀红;还有冉冉升起的新秀,比如张洋等;此外还有深受机构投资者认可的养老金投资大咖李剑峰及其养老金投资中心团队。
领军人物当属工银瑞信的副总经理杜海涛,他2006年加入工银瑞信任基金经理,一路成长为公司副总经理,拿各类固收基金奖拿到手软。
杜海涛管理规模13.97亿。其管理的工银添颐债券、工银增强收益债券两只“固收+”产品,均是成立10年左右的老牌绩优债基。截至3月17日,工银增强收益债券、工银添颐债券,成立以来的回报分别达142.73%和139.8%,年化回报分别达6.61%和9.53%。
杜海涛引领的工银瑞信固收团队一直在强化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他认为“只要投资就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一定是主动的。”
杜海涛认为,投资的第一步是要努力活下来,守住底线,防止投资决策的重大错误,控制波动和回撤。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对风控十分看重,但是对于自己看准的机会,杜海涛却异常坚决。
除了严格的风险意识,杜海涛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还需要做到三个认知:一是认知客户。认知到客户风险偏好是什么、预期回报是多少、产品考核要求是什么,紧紧围绕客户目标来制定投资策略,力争超额收益;
二是认知自己。每个人都有能力半径,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来说,对于投资中暴露的弱点,需要公司和团队的制度来加以引导和约束,保证基金经理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做精做强;
三是认知市场。基金经理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对资本市场各类资产做到充分研究和判断,这是对个人巨大的挑战。
除杜海涛之外,工银瑞信的欧阳凯也是“固收+”的明星基金代表,他管理着一只“固收+”基金——工银瑞信双利债券。Wind数据显示,该基金规模226亿,规模相当大。
这是一只二级债基,成立于2010年8月,近1年、近3年、近5年、近10年的收益分别为6.32%、24.31%、31.14%、115.91%,年化收益7.58%。其“固收+”的“+”的部分主要来源于股票。
中信保诚“固收+”领军人物韩海平
中信保诚基金属于保险系公募的佼佼者,在“固收+”公募团队中有独特的优势。
中信保诚基金目前“固收+”的产品规模约250亿,其投研团队的固收、权益、量化三大阵营为“固收+”产品保驾护航。
韩海平是中信保诚基金“固收+”的领军人物,中信保诚基金的“固收+”产品大部分由他掌管,他目前是中信保诚固定收益负责人,具有16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9年管理经验。韩海平目前管理着5只基金,总规模为226亿元。
韩海平的“固收+”策略代表产品是信诚至裕(003282),这是一只权益类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在“固收+”中相对比较少。去年末股票仓位占比18%。
信诚至裕基金规模50.76亿。Wind数据显示,信诚至裕成立于2016年9月,截至2021年4月1日,信诚至裕近1年收益19.44%,近3年收益29.65%,平均年化收益7.59%。
值得一提的是,在牛年开始的A股大震荡中,信诚至裕的最大回撤控制在5%以内,而同期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最大回撤为12.46%。
3月5日,韩海平管理的一只“固收+”基金——中信保诚丰裕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成立,首募规模高达100.33亿。这也是牛年以来募集规模最大的“固收+”基金。在大市不好时,还能有此募资规模比较少见。
事实上,牛年以来大量新基金募集延长,可见韩海平的市场号召力和中信保诚基金的实力。
韩海平的特点是注重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尤为擅长大类资产配置,能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保持产品净值平稳上涨。
韩海平认为,市场在经历连续两年的超高增长之后,需要调低今年预期收益,攻守兼备的“固收+”仍是未来市场焦点;在策略上,以固收资产打底,权益资产要优选资本回报率持续稳定、业务长期成长、增速持续平稳的优秀公司。
韩海平表示,今年在“固定+”策略上也有所调整,在“+”部分会偏好自由现金流好、轻资产的公司,这样可以有效对冲一些利率风险。具体到选股上,首先,对于那些长期配置的股票,更关注供给端,而非需求端,因为经济增长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如果一个公司能够提供长期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它就具有长期配置价值;其次,以选择大盘股为主,因为“固收+”产品规模比较大,大盘股适合做仓位的选择;第三,选择成长股,因为企业的价值来自于自由现金流的增长;最后,选择资本回报率较高的公司,这样的公司维持相同的增速所需的资本开支较小,有利于提高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韩海平坦言,今年要放低收益预期,不会过于倚重某一类资产,而是通过股债双轮驱动,做到收益和风险的均衡。
博时基金“固收+”代表人物过钧
这两年,市场上流传着“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点。不过,基金要取得短期好业绩容易,取得长期好业绩却很难。“固收+”基金也同样如此。
而博时基金的“固收+”代表人物过钧,其管理的二级债券基金是近10年债基业绩的冠军。
当然,博时基金整体的“固收+”实力也不弱,Wind数据显示,博时基金有“固收+”基金46只,规模390亿元。
过钧是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总部指数与创新组负责人,拥有近20年证券从业经验,2004年就开始担任基金经理,是固收大佬。目前管理着3只基金,在管规模54亿元。
过钧管理的“固收+”代表是博时信用债券,这是一只二级债基,总规模39亿元,自2009年6月10日成立以来一直由过钧管理。
截至2021年3月31日,博时信用债券成立以来回报率高达242.68%,年化收益10.99%,高居10年期所有债券基金第一位。
作为“固收+”,“+”的部分主要来源于股票和可转债,博时信用债券在2020年底的股票仓位达20%,并持有大量可转债。
从投资情况来看,每当市场出现比较大的机会时,过钧能很好把握住机会。比如在2019年、2020年的A股连续两年牛市中,作为“固收+”产品,博时信用债券这两年的收益都达到近20%,分别为18.86%、17.28%。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A股熊市时,博时信用债券仍有3.13%的收益,这非常难得。要知道,2018年偏股型基金业绩全军覆灭,平均收益-26.18%。
简单地来说,博时信用债券的确在长达10多年的运作中,当得起市场对“固收+”基金的期待——“牛市收益跟得上,熊市收益保得住,震荡市攻守兼备”。
过钧一直很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但投资圈内人士认为,他写的定期报告极为用心。近期出的2020年报,内容全面,从投资市场的回顾与展望,到基金的运作操作,值得一观。
在刚发的2020年年报中,过钧对2021年的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权益市场都做了判断。
过钧表示,利率债市场,可能面临通胀预期的压力,后市的机会将主要观察经济是否能进一步持续成长。
信用债市场,坚持以票息为主,投资上要有足够的分散化对应可能的违约冲击和流动性阶段性的枯竭;违约处理案例的逐步规范化法制化将有利于该领域投资者群体的增加和多元化,孕育着新的投资策略。
转债市场,估值已经较贵,后市的表现将更多地偏向正股的表现;和个股的关联,而非整体持仓比例,才是2021年转债投资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
投资要足够分散防范违约和流动性枯竭的风险。在强调安全性的同时,过钧还畅想了未来在高收益债券方面或许有新的投资策略。
可转债方面延续去年四季度报告观点强调关注正股表现,单纯靠提高仓位来提升收益已经不可取,对于个券要精选,尤其关注正股的基本面和估值合理性,质地成为首要关注点,捡垃圾变废为宝的策略可能面临较大风险,这其实在今年一季度也有体现。
权益投资方面,过钧重点关注信用收缩的速度,他指出基建地产将可能受损于货币政策的逐步正常化,而制造业则可能会跑赢市场。
(作者:庞华玮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