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20 14:52:05来源: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宁鹏
伴随年报的披露,其他金融机构在“基金牛市”中的收获亦浮出水面。
工商银行(601398.SH)、招商银行(600036.SH)等老牌渠道,代销基金的体量依然惊人。与此同时,一些新势力也在2020年粉墨登场。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平安银行(000001.SZ)、邮储银行(601658.SH)、兴业银行(601166.SH)、宁波银行(002142.SZ)等均进入基金代销“千亿俱乐部”。
招行或接力“宇宙行”
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合计已达到20.04万亿元,同比2019年年末增长36.47%。而除了其自身行业以外,基金销售渠道也是“基金牛市”的直接受益方。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工商银行与招商银行代销基金的数据最为亮眼。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是基金代销界的老牌霸主,2020年基金销售规模为6856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接近千亿元。
擅长打造“爆款”的招商银行,或已在代销领域实现了对于工商银行的反超。年报显示,其2020年非货币基金销售规模高达6107.04亿元,代理基金收入高达94.34亿元。4月16日,有资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的统计维度颇不相同,前者的数据是剔除了货币基金销售之后的“干货”,而工商银行披露的是所有基金代销金额,招商银行或已经成为实力最强的银行代销渠道。
倘若从增速的角度看,招商银行2020年的表现也很惊人。在非货币基金销售方面,同比增长177.88%,堪称“大爆发”。
事实上,一直以来,国有银行都是基金代销领域的排头兵。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实力依然强劲。2020年,农业银行(601288.SH)全年销售基金3210.83亿元,交通银行(601328.SH)代销基金2388.1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银行代销基金的体量虽然稍逊,但增长强劲,同比2019年增长90.3%。
此外,还有部分银行的代销基金业务堪称“井喷”。2020年,光大银行(601818.SH)基金代销业务同比大增219.52%;平安银行与邮储银行亦分别同比增长155.8%和106.74%。对于民生银行(600016.SH)而言,基金代销业务为2020年理财业务的亮点。其代销总规模为1825.67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366.01亿元,不过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增速为负。
另有多家银行在2020年实现代销金额超过千亿元的大跨越。其中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分别代销1527.66亿元、1494.06亿元、1188亿元、1007亿元。浦发银行虽未披露其代销规模,但15.76亿元的代销基金收入,足以让其跻身基金代销“千亿俱乐部”。
基金代销群雄并起
近两年互联网平台对公募基金销售的分流比较明显, 渠道份额持续提升。相比传统渠道的领头羊之争,独立第三方销售之间的竞争硝烟更浓。
东方财富(300059.SH)旗下的天天基金网,已经成长为基金代销领域的“寡头”之一。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天天基金共有14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9105只基金产品,基金销售额达9950.68亿元。前三季度的代销体量已经超过了诸多传统渠道。
天天基金显然也是“基金牛市”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据东方财富董秘陆威在4月6日线上路演时所提供的数据,天天基金2020年前三季度的基金销售同比增长112.26%,相关收入同比增长267.22%。长城证券研报预测,东方财富2020年基金代销收入增速有望超过160%。
【蚂蚁集团(688688)、股吧】也是独立基金销售的“寡头”之一。蚂蚁集团招股书显示,蚂蚁基金在2020年上半年的销售净利润就已经达到了5464万元,超越2019年全年,且大幅上涨了42.14%,足见上半年该平台上公募基金销售的火爆。2020年国庆期间销售的蚂蚁战配基金,600亿元的发售规模吸引了1360万户的基民认购,让传统银行渠道都不禁为之注目。
此外,与天天基金、蚂蚁基金相比,同花顺的基金代销体量较小,但基金代销收入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同花顺年报显示,2017 年以来,证券市场活跃为其金融信息服务终端持续引流,用户数量及活跃度提升,助力公司广告及互联网、基金代销业务贡献收入比例持续提升,由2017年的22%、6%提升至29%、17%。
部分券商也未浪费“基金牛市”,努力在其中“捞金”。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华泰证券(601688.SH)收获颇丰,代销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88%。东方证券(600958.SH)在代销领域亦有所斩获。其2020年年报显示,权益类产品的销售规模为278亿元,同比增长256%,权益类产品保有规模475亿元,同比增长100%。此外,国金证券(600109.SH)年报也显示基金代销收入实现翻番。
兴业证券日前在研报中指出,公募基金短期经受了市场波动的压力测试,2021年是公募基金负债端稳定性考验之年。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扩张主要凭借2019―2020年以来权益市场连续两年的赚钱效应;当下公募权益产品规模存在“大涨小回”的特征,居民增加权益资产配置的趋势并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