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发布《FOF投资行为白皮书》

更新时间:2022-01-14 10:20:37来源:互联网

1月13日,由广发基金出品的《FOF投资行为白皮书》(以下简称《FOF白皮书》)正式发布。这是业内首次对FOF基金客群的投资心理与行为开展深入调研,旨在为基金管理机构提供参考借鉴,共同绘制未来FOF发展蓝图,让科学的资产管理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延续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产品存量已达到9152只。如何在众多的基金中选择出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对投资者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FOF(基金中的基金),作为基金一键式配置方案,逐步获得了基民的认可。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公募FOF产品存量已达到195只,总规模超过1884.6亿元。短短4年规模增长超14倍,其中2021年新增规模超过974亿元,相比2020年而言相当于是翻倍增长。FOF受到了哪些投资者的认同?有哪些因素促成了FOF投资?

《FOF白皮书》的调研结果显示,23-44岁人群为FOF投资主力军,58.1%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有72.3%的金融资产达15万元人民币以上。在投资者眼中,投资FOF最看中的优势主要是可以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在“茫茫基海”中优中选优,其占比达58.7%。与此同时,大部分投资者是将FOF作为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替代品,偏好中低风险型产品,所预期的年化收益区间为5%-10%。

在投资过程中,FOF投资者能较为积极地践行科学的投资理念,比如大部分投资者倾向于在回报达到预期时“止盈”而不是在回报未达到预期时“止损”,在市场震荡或下跌时选择稳健型基金产品谨慎加仓,而不是冲动抛售或抄底。

《FOF白皮书》显示,每天查看基金业绩表现的投资者中,焦虑阈值低于5%的比例为30.27%。且年龄越小,越容易焦虑:当基金亏损5%以内时,45周岁以上人群中产生焦虑情绪的比例为1.7%;23-44周岁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7.6%;22周岁以内人群中,这一比例激增到40.8%。

当面对亏损,大部分FOF投资者认为原因在于“市场变化太快,追风口太难”以及“自身对交易纪律的执行不足”。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FOF白皮书》提出,在我国,FOF基金相较于公募基金20余年的发展历史来说,仍属于新生事物。要扩大FOF在投资者的接受度,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一方面让投资者能清楚了解FOF的产品形态、投资策略、适用场景,另一方面则帮助基民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把FOF作为养老及理财的长期工具。

最后,《FOF白皮书》指出,虽然FOF基金的产品设计有望帮助解决投资者配置难、择时难、选基难等一系列问题,但客观来看,不同类型、不同权益中枢、不同基金管理人管理的FOF,业绩表现也会有明显差异。因此,投资者在选择FOF时需要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同时,《FOF白皮书》建议基民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FOF的业绩表现,从投资收益、最大回撤、波动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