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中 有基金借分红概念搞营销被警告

更新时间:2017-06-08 15:26:18来源:互联网

证券时报记者 李沪生

“群内各位同仁,我司有款债券基金6月底分红,分红比例20%,有避税需求的请找我勾兑。”近日,在一个微信群里,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发布了基金即将分红的信息,吸引有避税需求的资金申购。基金公司为推动营销扩大规模,想出各种噱头,不断有基金公司在营销时推荐“分红概念”产品。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监管部门未明文规定禁止相关手段的营销,但实际上存在违规嫌疑。

据介绍,一些基金公司在进行营销时会推出“分红概念”基金。基金分红,本是投资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或者其他形式返还投资者。不过,其中也隐含了另一个作用——避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税收问题的通知》及《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基金分红企业投资者免征企业所得税。

由于基金分红免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机构于基金公司之间形成了勾兑的空间,分红也成为基金公司与机构之间一种常见的合作手段,即在分红前,基金公司将消息透露给机构,吸引机构资金来申购。在分红完成后,机构再全额退出。这样一来,机构实现了避税的需求,基金公司也可以从中赚得一些费用或者在特定时点,如年中、年底冲一下规模。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费率不断降低,分红对机构的吸引力也随之增加。“原本即使是债券型基金也有最高0.8%的申购费,有的产品还有0.5%的赎回费,7天之内赎回收取的费用会更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免收申购赎回费,机构自然会更青睐有"分红概念"的产品。”

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基金实施分红529次,根据2016年报披露,在上述实施分红的基金中,有230次分红来自机构占比在50%以上的基金,有147次分红来自机构占比在90%以上的基金,有53次分红的基金机构占比在99.99%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这529次分红中,有30次分红涉及的20只基金是今年刚成立的产品,其中有不少基金成立仅一个月就进行分红。

“基金公司以分红为手段做营销对投资者是不公平的。”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坦言,以分红方式吸引资金的举动会引来监管层的关注。记者了解到,有基金公司因为依靠分红营销而被监管层警告。

受此影响,基金公司对基金分红格外谨慎。“原本证监会是要拟下发通知的,但是最后却没有下发,主旨意在规范基金公司对于分红的营销。”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近期公司有一只基金准备公告分红,但考虑到当前市场正是“敏感”时期,公司决定暂缓分红。“监管层的意图是不能利用非公开信息进行营销,机构申购即将分红的基金往往是在基金公司公告之前,这一点许多普通投资者是做不到的,信息的不对称形成的非公开信息成为机构的利好,这样操作存在违规嫌疑。”上述市场部人士说。

(:娄在霞 )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