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燃油车要out了 基金看好新能源投资机会

更新时间:2017-09-14 08:51:59来源:财富动力网

在政策利好驱动下,新能源车概念板块表现突出。分析普遍认为,燃油车将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相关企业将享受新能源汽车爆发增长带来的红利,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传统燃油车将退出历史舞台

在近日召开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披露,目前工信部已经启动相关研究,将会联合相关部门制订我国传统能源汽车退出的时间表,以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发展。

计划停止销售传统燃油汽车,其实在多个国家已有先例。据统计,目前已有6个国家曾提出停售燃油车的明确时间表。国外知名汽车厂商也有所行动。沃尔沃汽车日前宣布,自2019年起,旗下所有新上市车型均将配备电动机。宝马汽车也宣布,未来所有新车型都将实现电气化。

长信基金认为,种种迹象表明,燃油车将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但何时是传统燃油车的“大限之期”,业界曾多有讨论。早在2016年,就有传言该时间表是2025年,但随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人士予以否认,认为工信部曾发布燃油车的燃油限值标准和目标时间为2020-2025年,如果禁售燃油车,发布该燃油限值标准就没有意义,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太可能在2025年内完成。

行业标杆特斯拉的变革

特斯拉2003年成立,14年间给汽车界和科技界带来了不少惊喜。2006年发布第一款纯电动车——特斯拉Roadster跑车;Roadster性能强悍,各项指标都不输传统动力的跑车,发布当年便登上《时代》杂志封面。2008年,特斯拉发布其第二款电动汽车——特斯拉Model S;Model S以其美观的外表、出色的各项性能参数及智能化程度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于2013年被Automobile评为年度汽车。

此后,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汽车界、科技界以及全球各大媒体的极大关注,新车型ModelX和Model 3的发布,陆续成为媒体竞相报道和社交网络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先行者,特斯拉已经被公众捧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2016年,特斯拉以173亿元价格收购太阳能(000591)面板厂商SolarCity,希望以革命性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能源应用闭环(太阳能电池板+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电动汽车)。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特斯拉的成功倒逼着传统车厂加速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同手机产业链一样,大部分配套产业都在中国,中国企业能充分享受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增长。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量变已然发生

从行业层面看,不论是新增车型数量还是新增车企数量,2017年均出现大幅增长,表现远远强于往年,备战2018年的意图明显。从车企层面看,海外车企此前在新能源的发展上较为犹豫,今年年初以来转型明显加速,规划的车型投放量和销量目标大幅增加;自主车企具备先发优势,新车型的推出循序渐进,销量目标更为远大。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竞争,新能源乘用车行业量变已然发生。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25万台,同比增速41%,而同期广义汽车销量同比增速仅为1.2%。其中,今年三大汽车品牌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新能源车总销量比例达39.2%。此外,数据显示,工信部今年以来已发布8批新能源车目录,累计补贴车型数量达到2538款,已超过2016年的2193款。

中投证券认为,随着乘用车采购“金九银十”的到来,以及客车政店采购订单逐步落地,9月份单月销量有望突破9万辆,全年70万辆目标大概率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逐步走强,新能源商用车实质性放量,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新一次拐点基本到来。

基金看好新能源车发展前景

不少机构都看好新能源车概念板块未来的发展。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随着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行业正向规模化、成熟化发展,未来几年将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国寿安保基金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政策要引起重视,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长信基金权益投资部,也曾多次表示看好看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正由主题投资向成长投资转变,值得高度重视。凭借出色的主动管理能力,其旗下基金收益远超同类平均水平。如长信内需和长信银利 ,年内涨幅分别为26.10%、17.25%,大幅跑赢同类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是其当前最看好的主题方向。”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新能源汽车投资不会是一个短期行为,它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迎来商业化突破,而一旦突破之后,就会出现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两到三年会看到明显的超额回报。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终端销量不断提升,上下游产业链均会受益。可重点关注行业内供求关系紧张、成长确定、空间巨大、估值合理的板块投资机会

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的基金经理冯明远表示,随着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行业正向规模化、成熟化发展,除一直看好的上游资源外,相信中游材料正涌现出真正的细分领域龙头,这些龙头企业将在未来显现出成长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