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4-23 08:36:59来源:互联网
2018年以来,大型私募新产品发行接连不断,与之相对应的是,小型私募发行举步维艰,10亿元以下规模的小私募新发1只产品需耗时4个月以上,更有不少小私募因募资失败而注销私募管理人登记。上海一家小型私募合伙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私募行业管理总规模已经突破12万亿元,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管理人有两万多家,单家公司管理规模超过10亿元才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小型私募想要脱颖而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出色、稳健的业绩;二是清晰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以及为之奋斗的扎实团队;三是牢守合规底线;四是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
私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证券类私募基金在分化行情中迎来剧烈洗牌。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1月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8575家,管理正在运作的基金35189只,管理基金规模2.61万亿元。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2017年私募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的私募去年资产规模增幅高达39%,获得1100亿元资金净流入;管理规模在10亿-50亿元的私募群体竞争白热化。另外,规模在10亿-20亿之间的私募退出比例高达53%,中小型私募生存难度可见一斑。
2018年以来,私募基金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高毅资产今年以来成立45只产品,景林资产成立15只产品,源乐晟成立13只产品。而与上述知名私募获得资金支持、发新势头勇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私募发行困难。数据显示,10亿元以下规模的小私募新发1只产品需耗时4个月以上,更有不少小型私募因募资失败,无法成立产品而主动申请注销私募管理人登记。
私募的运作成本是小型私募的痛点。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标准配置的私募机构运营成本一年至少在1000万元左右,管理规模达不到10亿元就会亏损。目前,私募行业整体监管趋严、行政处罚范围和力度加大也对小私募造成压力。上海一家小型私募人士表示,根据新的要求,公司在信披、合规、资金等方面都需要增加投入和开支,小私募的压力增加;而一旦疏忽,监管的处罚更会成为小私募发展的障碍。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期公告,截至2018年1月底,被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并对外公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达2810家,数量超过全行业的10%。其中,未按时提交年度经审计财务报告的有836家,累计两次未按时履行季度更新义务的有2635家,其中绝大部分为缺乏合规投入的小型私募。
小型私募艰难突围
去年11月,央行等5家机构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提高了合格投资者的金融资产门槛,但私募机构在产品代销、接受机构资金委托及担任资管产品投顾方面的政策尚待明朗。业内人士表示,很多金融机构基于审慎原则,可能会尽量减少与私募合作,这也会限制私募的募资渠道。
上海一家小型私募的合伙人对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将提高合格投资者门槛,又加强对私募公司的管理,压缩行业增量空间,未来行业长尾效应强化,私募对规模的追求会更加强烈,小型私募规模上不来,日子将更加艰难。
行业面临洗牌,生存环境受到挤压,如何突围成了小型私募面临的问题。与大型私募相比,小私募投研力量有限,很难覆盖多个领域,把握市场各个风口的机会。所以有些小私募牢牢把握“能力圈”,专注于自身擅长的投资领域,争取在中长期做出优秀的投资业绩。如上海同犇投资总经理童驯曾经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工作12年,从事金融工程、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的研究,2008年至2012年连续五年获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2017年,童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消费股整体表现不错的环境下,其管理的产品平均收益率在10亿以上私募中表现居前。
此外,从一些老牌私募的经验来看,打造具有辨识度的风格和品牌,也是小私募实现突围的路径之一。如淡水泉是逆向投资的代表,乐瑞被打上低风险投资的标签,朱雀以“投资灵兽”的形象示人,鼎锋则以新三板、成长投资着称。
业内人士表示,总的来看,小型私募发展困难重重,想要脱颖而出需要满足以下几点:一是出色、稳健的业绩;二是清晰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以及为之奋斗的扎实团队;三是牢守合规底线;四是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